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玩偶”的误读:从娜拉出走到裘山山笔下女性的多元化选择
作者: 丁丽蓉   张广林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裘山山   娜拉   《玩偶之家》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娜拉身后那一声"砰"的关门声,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被看做是妇女们的"独立宣言"。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胡适等翻译的《玩偶之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的"娜拉"们关于"出走"的探索。娜拉身后大门关闭的震响,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出走——从家庭的逃离,更重要的是一种选择——自主的选择,即从外面将一扇门关闭,表明一种决绝的放弃,这是娜拉在清醒的思考后做出的选择。出走与回归,是不同的生存选择,任何选择都必然是不完美的。但是,有条件并且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才是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彻底的解放。
从社会性别理论重新审视《玩偶之家》中"玩偶"喻指
作者: 刘婷婷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玩偶   社会性别理论   男权社会   《玩偶之家》   女性主义  
描述: 根据女性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社会性别理论",重新审视<玩偶之家>这部戏剧中的性别问题,可以给"玩偶"以新的诠释.如果说女人在男权社会中为了扮演好社会赋予自己的女性角色而消解自己的女性意识成为玩偶时,男人也因为追逐名利而偏离自我,成为社会性别机制的牺牲品.
女性主义视角下《伤逝》与《玩偶之家》的研究
作者: 罗颖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和女性命运   《玩偶之家》   《伤逝》   女性主义  
描述: 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与中国作家鲁迅的《伤逝》,在他们各自的国度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创作都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对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女性命运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探讨和研究这两部作品。分析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形象的个性特征以及生存境遇,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和觉醒。两位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其相似之处,都揭示出了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与父权社会的对抗。由于父权文化的根深蒂固性,这种对抗往往走向悲剧性的结局。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是父权
出走的娜拉与女性形象解读——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新女性的出走
作者: 王鹤翔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   娜拉   《玩偶之家》   中国新文化   四十年代   形象解读   现代文坛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与中国的娜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终于选择摔门离家而去,那“砰”的一声关门声定格在舞台的终场,犹如敲响的警钟,震颤着多少虚伪的“玩偶之家”的家长以及冷漠的看客们。同时也像滚动的春雷从遥远的北欧一直响到中国,震荡着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叩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门。“娜拉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楷模,易卜生也成为中国文学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象征。”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文坛、剧坛作家纷纷效仿《玩偶之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中国的娜拉式人物,文化界由此掀起了一
女性的生命轨迹──评《诗经·氓》、《玩偶之家》、《伤逝》、《克莱默夫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郑仁霞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涓生   鲁迅先生   “娜拉”   生命轨迹   社会环境   《玩偶之家》   《诗经·氓》   乔安娜   《伤逝》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的生命轨迹──评《诗经·氓》、《玩偶之家》、《伤逝》、《克莱默夫妇》中的女性形象郑仁霞《诗经》那个时代,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悲剧《氓》。《氓冲的女人诚实、勤劳、善良、热情,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女人。那个名叫氓的男子掩饰不住青春的萌动,娶了她。不一会儿,婚...
娜拉出走以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学家茶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前后   《玩偶之家》   娜拉形象   离家出走   家庭变故   易卜生主义   意识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前后流行的易卜生主义,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易卜生在剧作《玩偶之家》中创造出的一个名叫娜拉的女性形象。娜拉家境富裕,从小得到父亲的溺爱,结婚后又受到丈夫的宠爱。但是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后,娜拉的个体意识觉醒了,她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其实不过是男权社会的一个玩偶而已,因而毅然离家出走。正是在娜拉形象的激励之下,
从娜拉到圣女贞德——试论现代欧洲戏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李玉花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世军   萧伯纳   海尔茂   外国文学   妇女解放   《玩偶之家》   新女性形象   斯特林堡   贞德   易卜生戏剧  
描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妇女解放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的戏剧舞台顺应了这一潮流,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首次提出女性要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标志着新女性形象的确立。随后尽管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和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在《父亲》、《朱丽小姐》与《理想的丈夫》等剧中塑造了一些“反”新女性形象,但新女性形象并没有中止发展。终于在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剧作中,女性解放的主题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
易卜生与女权主义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鬼》   妇女解放   《玩偶之家》   十九世纪   个性解放   丈夫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权思想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创作的时代,女权运动还处于早期阶段,还不成熟,妇女主要也还是充当家庭角色,因而人们对妇女解放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如对男女平等的实质,经济因素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文化中男性中心意识对妇女的压抑等问题。易卜生的创作生涯从1850年开始,结束于两个世纪交接的年代,他的剧作有不少涉及妇女问题,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有十部剧有爱情婚姻的主题,在其他以政治生活为主题的剧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易卜生的女权思想。
娜拉:一个大写的女性:易卜生《玩偶之家》解读
作者: 孙伟强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玩偶之家》   娜拉   语文   挪威   女性形象   阅读欣赏   易卜生  
描述: 十九世纪末期,有一部剧作曾轰动西欧剧坛.引起强烈反响。据说,每当这部剧演出闭幕.“观众不仅疯狂地喝彩,还用脚跺地板,并且.把椅子摇得咯吱作响”.不仅如此,凡看过此剧的人。没有一个不在家里谈论,辩论得激烈时,甚至夫妻父子都要怒目相同。因此.请客吃饭时,主人先得在饭桌上放张字条:“莫谈娜拉!”哪拉是谁?她就是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中的一个女性形象.而且是一个大写的女性形象、[第一段]
女性心跳追寻——评娜拉和蘩漪
作者: 赵雅宏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海尔茂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曹禺剧作   独立人格   《玩偶之家》   周朴园   女性形象   《雷雨》   易卜生  
描述: 谈到中外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娜拉和蘩漪可谓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一个活泼、快乐,一个抑郁、烦优,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呢?娜拉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描写了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终于脱离了玩偶家庭的自我醒悟的过程.可以说娜拉是传统观念的反叛者.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