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宠儿》】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莫里森的《宠儿》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
作者:
贺春霞
孙可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宠儿》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是最切近近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发展轨迹的新兴批评流派,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实践建构着女性文学的特色。美国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成功改写了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的边缘化命运,并推动了美国文学的流变与发展。
-
莫里森的《宠儿》与非裔母女关系研究
-
作者:
张芸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母女关系
《宠儿》
-
描述:
美国族裔文学以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为主题,展现美国主流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自我意象和文化身份。近年来,族裔文学冲出了美国文学的边缘地带并重新定义美国文学,尤其是族裔女性文学成为研究的焦点。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诠释着族裔文学的特色,并且托尼·莫里森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会贯穿母女关系的思想,她的巅峰之作《宠儿》就深刻体现了母女关系之复杂。本文主要研究母女在与社会期望抗争的过程中,其文化态度对母女自我价值和身份的重要性。
-
从《他们眼望上苍》与《宠儿》中的"树"看黑人女性写作的传承
-
作者:
宋银苗
来源:
山东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写作
《宠儿》
-
描述:
非洲哲学思想强调世界的和谐共存,他们崇拜太阳、水、植物及其他自然力量.在非裔美国作家尤其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不乏与自然相关的意象.佐拉·尼尔·赫斯顿是活跃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被认为是非裔美国女性文学先锋.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凭借《宠儿》(1987)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性.
-
《宠儿》中的“叙述声音”与“话语权威”
-
作者:
肖敦交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威
《宠儿》
叙述声音
-
描述:
西方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的作品《宠儿》中的叙事话语,以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考察女性叙事话语,以及所实现的话语权威。话语层面在国外文学研究中较易被忽略,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外国文学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
同化 挑战 抗争──莫里森代表作中女性人物的身体政治
-
作者:
金美兰
来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身体政治
《最蓝的眼睛》
《宠儿》
莫里森
-
描述:
托尼.莫里森对身体政治有着敏锐的认识。她非常擅长把身体概念与政治主题结合起来,尤其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身体感受,并以此来反映她的政治意图。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有着被白人价值观内化的身体诉求;在《宠儿》中,塞思和母亲等人进行着无奈的身体挑战;在《秀拉》中,秀拉开展着积极的身体抗争。这些都体现了莫里森对身体政治,尤其是对女性身体政治的关注和审视。
-
试析《宠儿》中丹芙的人物形象特点
-
作者:
彭立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创造
自卑情结
丹芙
卓越追求
《宠儿》
-
描述: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坛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明星非托尼·莫里森莫属,她的小说中,人物特点鲜明,形象逼真。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宠儿》堪称惊世之作,本文拟从精神分析学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宠儿》中丹芙这一黑人女性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
作者:
王成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觉醒
《宠儿》
压迫
解放
-
描述: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中的黑人女性在奴隶制下所遭受的多重压迫;通过对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讨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黑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
-
超越性别,重塑民族历史——评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
-
作者:
方红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园》
托妮·莫里森
《宠儿》
《爵士乐》
黑人社区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
压迫与抗争:权力理论视阈下《宠儿》的解读
-
作者:
徐冰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托尼·莫里森
权力理论
《宠儿》
压迫
-
描述:
托尼·莫里森(1931-)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并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具盛名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以来她先后发表了九部小说,由此奠定了莫里森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把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988年她的名作《宠儿》荣获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62岁的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此,莫里森和她的作品《宠儿》受到全世界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国内外研究莫里森作品的学术文章非常之多,而《宠儿》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学者们从主题、艺术特色、
-
《宠儿》的神话原型解读
-
作者:
邢天殊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原型
神话原型
《宠儿》
黑人社区
莫里森
身份认同
价值认同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黑人女性作家,她以其对美国黑人妇女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描写而蜚声世界文坛,也为女性写作立下了一座丰碑。《宠儿》是莫里森最优秀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用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赋予人物以神话原型的象征意义。莫里森专注于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细腻地展现了黑人女性痛苦扭曲的心灵世界,并由此开掘其作品主题。 本文以《宠儿》的创作美学研究为基点,通过对神话原型的深入阐释,探寻黑人母女关系的内核、黑人女性的文化传承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