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玉”和“瓦”:男性话语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谭学纯
来源:
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含羞文雅,又具官能刺激;既可以激发男人的审美情感,又容易引起男人的拒斥心理;既使男人萌生爱恋之心,又使男人产生鄙薄之念。"女性,对于男子而言,永远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充满着矛盾的神秘境地。"①浜田正秀用逻辑语言所描述的女人,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亦玉亦瓦的复合形象,本文从"玉/瓦"喻象入手,分析这一形象及其塑造者自我分裂的深层蕴含。
-
当代美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其媒介素养的时代议题
-
作者:
张敬婕
来源:
第三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对于当今美国人而言,"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也许并不单纯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街头政治运动形式或者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范畴;某种意义上,它更多意味着个人对其政治身份的选择和社会观念的认同。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审视历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学者们对媒介的性别议题设置与时代主题的提出,呈现出女权主义学术对媒介生态与社会发展所特有的批判与关怀。
-
泛美卫生组织报告中的基本战略目标要点——灾害管理中妇女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特别是在社区,让妇女参与: -收集她们所在社区特有的危险性和灾害资料; —认识和使用通讯系统(正规的非正规的),从而可以传播有关灾害状况的适当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重建食品生产和相关的农业活动。·向现有的妇女团体提供支持;在家庭,工厂和社区内实行灾害管理工作。·帮助妇女组织更系统地投入综合灾害管理工作,包括搜索与救护,救援,避难所管理,食品供给,破坏和需求评估。
-
二十世纪台湾女性文学创作边缘视野观
-
作者:
彭燕彬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审美思想
台湾女性
文学创作
艺术表现
-
描述:
台湾女性文学创作无论是在追求对一种能启迪以致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的深刻内涵和思想力度方面,还是将审美理想色彩融会进艺术表现技巧之中,均己显示出其独特的功力与实力。作为我国当代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是与大陆女性文学互呈异彩的,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清代女批评家汪端“知人论世”的诗学观
-
作者:
付建舟
来源:
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批评家
江南
的诗学观
汪端
知人论世
-
描述:
清代汪端开女批评家批评男性文人之先河,其著作《明三十家诗选》堪称女性批评实践之典范。她在批评实践中提出"知人论世"诗学观,以此评价明代三十位诗人。她独尊高启,重评前后七子以及其他诸家,同时她还把"知人论世"分别与"清真"风格、女性文学谱系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
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以新世纪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为参照
-
作者:
杨扬
刘军
陈敏杰
杨志强
郑积梅
俞敏华
曹莹
黄芳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杨扬:新世纪中国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动,在影响这些变动的诸多因素中,性别问题是其中之一。我想我们今天结合新世纪文学现象讨论一下性别与文学的问题。女性是性别问题中较为敏感的问题,可以说女性文学是性别与文学关系中最为活跃最突出的现象,那么,新世纪的女性文学会有什么样新的进展?
-
女性自我、身体疾病及其内涵:丁玲与萧红小说比较谈
-
作者:
姜子华
来源:
新气象 新开拓——第十次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和萧红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最有成就的女性作家,是书写女性身体和灵魂的大智大勇者,她们以独立的人格意识和创作成就展现了女性文学的本色,给现代文学留下了光彩的一笔。萧红和丁玲性格不同,小说的题材、审美倾向和叙事技巧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然而,追求人格独立和自身的解放
-
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内诗
-
作者:
笕久美子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即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竞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
-
现代中的传统回归:思考李劫人与郭沫若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龙彦竹
来源:
《女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李劫人"大河小说"与郭沫若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一直被评论界所忽略。她们在相同的历史语境中,以反传统的方式成为现代,但在反的对象以及结果中,又渗透着传统的观念,以及男性作家创作的性别局限。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年女性着装行为研究综述
-
作者:
李豆豆
陶辉
来源:
2011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着装行为
综述
中年女性
-
描述:
着装行为就是根据自己所要呈现给人们的形象,而对服装符号的组合运用。着装行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具有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在这些可视的形式背后,隐藏着各式各样的着装心理和着装目的。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探讨女性的着装行为是当今社会女性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服饰文化研究的新视点。
<
1
2
3
...
31
32
33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