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49 条
-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
作者:
崔恩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秋日四重奏
芭芭拉·皮姆
身份
身体
老年女性
-
描述:
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作家,芭芭拉·皮姆的作品尚未在国内英美文学批评界引起任何重视,因此对其代表作的研究是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黄玉雪《华女阿五》主题探析
-
作者:
何印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情结
身份
黄玉雪
《华女阿五》
美国梦
-
描述:
黄玉雪(Jade Snow Wong)是第一个被美国白人社会广泛接受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她的作品《华女阿五》作为美国华裔文学早期的重要作品,一经出版便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这种成功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该小说成为谭恩美等新生代美国华裔女作家自传体小说的重要先驱,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华裔文学、社会和历史的重要文本。本论文主要对《华女阿五》的主题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唐人街以及生活在其间的华人的生活,为增进对美国华
-
“阉割恐惧”和“两性融合”:海明威的性别观
-
作者:
朱琳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融合
身份
阉割恐惧
海明威
性别
-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具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以其坚忍、简约的男性写作风格和对于男性性格和价值观的生动描写而闻名于世。他的名字通常都和一些户外活动联系在一起,比如斗牛,打猎,捕鱼。而这些户外活动都是充满男子气概的活动,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勇敢男人的代名词。过去,文学界很多有关海明威的评论都涉及到他的勇敢男人的精神,虚无思想,艺术成就,象征和反讽写作手法,以及死亡和永生的主题。但是近几年,评论界对海明威的性别观及其在他小说中的运用开始关注。人们渐渐地将
-
哈罗德·品特早期剧作中身份的意象
-
作者:
叶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孤独
控制
女性形象
意象
-
描述:
作为在二战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与二战后英国的社会状况是分不开的。二战后的英国劳工党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旨在在建设“福利国家”的措施,使英国经济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进入了相对繁荣时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传播开来。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外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最终得到的只会是痛苦、孤单和绝望。存在主义虽然与荒诞派戏剧没有直
-
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
-
作者:
唐红梅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沃克
种族
文学研究
性别
-
描述:
本论文以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围绕两位作家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身份认同,来积极阐释她们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本论文采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立场,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线,分析了两位作家笔... >> 详细
-
从《女子世界》看晚清女性的身份建构
-
作者:
邱利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世界》月刊
国家
身份
个人
女性
-
描述:
创刊于 1904年的《女子世界》,是一个处于救亡图存时代语境下的产物,它以其激烈的言辞主张男女平等,抨击封建礼教,鼓吹政治革命与家庭革命并举,为塑造能宜家救国的新女性形象积极地建言献策,成为辛亥时期影响最大的女子报刊之一。本文就以《女子世界》为研究对象,首先是探究《女子世界》所处的时代语境,主要是以西方女权学说的兴起及其“本土化”作为观照角度。此外,还通过《女子世界》的创办情况,其编者、作者和读者,编辑、出版与发行的相关考证来探讨其自身的影响与话语环境的营造,这也是对期刊基本物质性概貌的梳理。其次是考察《
-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宠儿》研究
-
作者:
滕金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身份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生存
团结
-
描述:
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及女性身份,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经典中黑人
-
永远的百合花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在批评界多次引起争论的作家。尽管国内对华顿的研究还很少,然而在其故乡美国,对她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不亚于任何一个大作家。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华顿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观点,并借此引起国内学界对华顿的重视。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世界里,她所关注的是女性及其生存状态,但伊迪丝·华顿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她的道德观也趋于保守倾向。把她当作女性主义者仅仅是因为她的小说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
-
蝴蝶的轮回
-
作者:
谢晶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
身份
颠覆
表演性
表演
-
描述:
蝴蝶夫人,籍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是经典的西方对于东方的构建.后现代剧作家黄大卫(David Henry Hwang)1988年的戏剧《蝴蝶君》颠覆性地重述了这个形成于东方主义-炮制如此偶像的话语-鼎盛时期的蝴蝶夫人传奇。 以后殖民主义对东方主义的批判来审视这个西方构造的东方女性原型可以看到在这个“完美女性”形象中存在的双重误读:西方对东方的歪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误解。虽然这种幻想的东方女性故事从不曾在东西方跨种族恋爱中实现,蝴蝶夫人的形象直至今天仍然统治着西方对亚洲的认识。 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