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英雄】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论“十七年”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燕珊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解放
女性
劳动
-
描述:
本文研究“十七年”(1949-1966年)这一历史时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与规定下,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分类,由此管窥历史时期的性别想象与社会审美特征。伴随着新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大量涌现,而且呈现出全新的、革命性的风格与社会形象。本文将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大类:一、1950年代中前期,“翻身”与“解放”的女性形象,表现她们在新中国的新命运与新生活。这一“妇女解放”主题,展现了“男女都一样”的女性新篇章。主要代表作品有杨之光的国画《一辈
-
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相雨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清代小说
女性形象
传奇小说
-
描述:
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丁宁宁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军旅题材
人物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壮观,无论是在创作观念还是叙事模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成就了如龙凯峰、李云龙、许三多等一批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论文以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军旅剧进行界定和分类,梳理新世纪军旅剧中人物形象的构成和发展轨迹,运用电视艺术传播、美学、文学和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新世纪军旅剧中出现的军官形象、士兵形象和女性形象,力图探求这些艺术形象为当代人生活带来的现实意义。
-
元代“水浒戏”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仇爱丽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淫妇
英雄
元代水浒戏
女性
-
描述:
元代水浒戏是一系列描写英雄好汉的作品,但是剧作家在对这个英雄世界的构筑过程中,却忽略甚至是抹煞了女性的真实存在价值。因而关注水浒戏中的女性就具有了较为重要的学理意义,因为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
-
从英雄、非英雄到反英雄:对《简爱》、《藻海无边》和《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中女主人公的群像研究
-
作者:
李颖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非英雄
反英雄
社会历史批评
-
描述:
国内外对《简爱》和《简爱》的前篇《藻海无边》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可谓不胜枚举。但对2000年出版的《简爱》续篇《夏洛特》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把这三个文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笔者认为这三部作品不但在情节上而且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都有紧密的关联性。 从这一个研究点入手,笔者选择《简爱》、《藻海无边》和《夏洛特》这三个联系紧密的文本作为论文研究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指导,以文本细读为依托,论文对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对比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简爱》中的简
-
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
-
作者:
周徐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新时期以来
祛魅
重构
消解
军旅小说
-
描述:
艺术的力量来自形象的力量。英雄形象既是军旅小说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又是军旅小说欣赏的重要兴奋点,更是军旅小说这一文学品类得以存在与繁衍的根本价值所在。本文从英雄形象塑造这一理论视角介入军旅小说研究
-
英雄的伊洛西斯之旅-神话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物莉丽·布里斯科的双重身份
-
作者:
赵攀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布里
拉姆齐夫人
英雄
代言人
塑造
意识流小说
人物
母亲
农神
到灯塔去
女性形象
女儿形象
弗吉尼亚
伍尔夫
艺术家
原型批评理论
心灵之旅
坎贝尔
神话解读
双重身份
-
描述:
英雄的伊洛西斯之旅-神话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人物莉丽·布里斯科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