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缺失】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对莫里森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的主题分析
-
作者:
高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缺失
黑人女性
重建
-
描述:
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代表着黑人女性作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长期以来,美国文学史上都是白人占据主流地位,虽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开始崛起,但20世纪初的美国黑人文坛仍主要由黑人男性作家占据,探索的话题也多集中在黑人男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而黑人女性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女权思想的传播和黑人运动的发展,黑人女性文学才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而在美国文坛上一批黑人女作家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
缺失、批判、还原:对铁凝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吕赫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还原
批判
缺失
-
描述:
铁凝是一个传奇性的女作家,她游走于各种身份之间,却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文学气质。她带着鲜明的创作目的,把“人类大的体贴与爱”作为创作源头,贯彻作品始终。她的作品既能直面生活的邪恶与阴暗,又能描绘生活的清新与善良,但更多的是充满着浓浓的暖意。因此,与其把铁凝定位成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笔者更愿意把她定位成温和的批评家。 在前言中,阐明了众多的铁凝作品研究者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那些鲜明、深刻的女性形象身上,却忽视掉铁凝笔下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男性形象,而他们实际上也在强烈映衬着铁凝“体贴与爱”的创作底色。因此,本文
-
论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的缺失与重建
-
作者:
刘洲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缺失
大众传媒
重建
-
描述:
本文认为,大众传媒业的繁荣与发展,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样在对改变女性原有生存状态和原有思维方式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完美再现依然是从社会优势群体即男性的视角、男性的渴望出发的,传媒隐性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女性走向全面解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障碍。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话语理论切入,归纳出传媒表述性别的话语特征;第二部分借鉴社会性别理论、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观点、结构主义——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做出理论解构,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及对文本的意识形态分析展开理性批判;第
-
现代传媒中的性别意识研究
-
作者:
吕新佳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缺失
现代传媒
性别意识
研究
-
描述:
′95世妇会以来,性别意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引入国内,引起了社会核心层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作为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强大影响力量,传媒具有为妇女建立新的行为标准、改造男权文化、促进性别平等的巨大潜力,更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当我们用性别意识的视角来研究现代大众传媒时,可以发现在各种形态的媒体中女性形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两性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得以真正建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将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反省意识纳入媒介主流,以达到媒介传播为促进男女平等做贡献的目标。 对传媒中的性别意识进行分析的理论背
-
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 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张素欣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角色
缺失
存在
女性主义
-
描述:
身份的定义与独立的女性身份建构之间的冲突一直是女性文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小妇人》是由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她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作者在她的作品中表述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并引发了社会
-
从缺失到顿悟:论《黑王子》中的爱
-
作者:
张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伦理学
顿悟
缺失
-
描述:
集作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艾丽丝·默多克是二战之后英国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个多产的作家,她一生创作了26部小说,4部哲学著作,一部诗集还有大量的散文。身为道德哲学家,她一直都鼓励作家们去不断地深入探究艺术的道德意义,以及他们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道德世界。相对于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家来说,默多克的大多数作品都致力于吸引大家对伦理道德的关注。而伦理学不仅仅关注个人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关注如何去不断地完善人们的内心世界。于1973年出版的《黑王子:爱的庆典》就是她的众多道德哲学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还于同年获得了
-
《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中的女性的自我意识
-
作者:
张丽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萌芽
自我意识
缺失
女性
-
描述:
自我意识进行概观。从女性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独立意识这三个方面着手,就两部作品都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这一共同点展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女性羞感缺失
-
作者:
刘映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缺失
羞感
女性
重建
-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女性羞感缺失的现象、原因以及应对方式等问题。首先对羞感进行界定,指出:“羞感”,是指从“进献”的本义而来的某种位置的不均等,并且使这种不均等内化到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人生命存在的一部分
-
从缺失到觉醒:《圣经·旧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拉康式解读
-
作者:
黄佳文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经·旧约》
缺失
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具有平等、自主和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这无疑体现了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本文拟运用拉康的主体性理论从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三方面对《圣经·旧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觉醒做一尝
-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回归
-
作者:
陈恒瑜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科书
性别偏见
女性角色
缺失
回归
-
描述: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建设者、接班人,而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介,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传统,明确反映学校教育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教学内容和文化。本文主要根据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通过研究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危害,对未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