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近三十年女性小说的先锋性
作者: 张赟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三十年   女性小说   先锋性   批评  
描述: 女性文学的概念自诞生以来,即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使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异动。作为女性文学先导的女性先锋小说,无疑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研究女性先锋小说对于女性文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女性小说的先锋性表现为研究对象,以女性先锋文学发展历程为脉络,探寻女性先锋作家努力的方向及其产生的影响,并从女性创作的勃勃生机中窥见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同时,在与男性作家的对比中,本论文将更明晰地烛照出女性创作所包含的性别文化内涵。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纵向梳理近三
反叛与消解
作者: 李凌燕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主题   绝境   修辞  
描述: 女性文学是从性别角度对文学做出的形态区分,其存在的合理性取决于它与男性文本不同的异质特征,这一特征的核心内容就是女性久遭压抑的欲望经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边缘弱势群潜藏在历史地表下,她所有的感觉体验都是经他人代言,女性主体意识常遭到歪曲、压制甚至抹煞,只有出自女性并且面向女性的写作才能较深入地接近女性本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既是对自身生命的拯救,又是对不合理男权社会的批判。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应该是女性写作主体对其性别经验的真实表述,这一表述因指向男性主流中心所遮蔽的潜意识领域而具备一定的
五四女性小说对个人主义的质疑与建构——现代性角度下的当代“重写”
作者: 乌春立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男权意识形态   个人主义   性别主体  
描述: 对解释的解释,甚于解释本身。现代性的反思性证明了在旧的文学史体制中,将“五四”后的新丈学拦腰切断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不科学的。因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重写文学史”观念和“二十世纪中国丈学”范畴的提出,惧到学术界越来赵广泛的认同。论文正是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更大的整体性视野上,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论述五四女性小说对个人主义的质疑与建构。不妨说,这也是一种“重写”。 五四“启蒙”、“全盘西化”的呼声,固然激发中国迎向新潮的勇气,却也埋下了许多机制,窄化了“现代”的多重潜力。国家民族话语笼罩
殷熙耕男性第一人称小说的性别立场研究
作者: 谢琼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性小说   性别立场  
描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韩国女作家殷熙耕的男性第一人称小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女作家使用男性第一人称叙述声音这一特殊的叙事策略以及相关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作者的性别立场以及文本的性别政治意义,并进一步阐发该类文本之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殷熙耕是90年代新登上文坛的韩国女性作家,1995年以中篇小说《二重奏》获得韩国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奖,从此登上文坛。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鸟的礼物》、中篇小说《妻子的盒子》、长篇小说《汉城兄弟》等,其中《妻子的盒子》于1997年获得韩国文学最高奖项李箱文学奖。在
消费时代的女性小说与“后女权主义”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女权主义”   女性小说   消费时代   女性  
描述: 在女性批评作为—种性别研究视角不断活跃于当代文学评坛的现时代,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批评理论,主要是西方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在面对中国当下消费时代的女性生存现实与女性文学创作现实时往往有捉襟见肘之感。这里不仅有建立于西方女性经验基础上的理论难以尖锐刺痛到中国女性经验深处的本土化障碍,也有主要产生于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及其之前的观点难以对90年代以来中国急剧变化的新形势具体发言的时间困惑。在本论文中,我尝试用“后女权主义”——带有更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平面化、世俗化气息的女权主义,来代替那个主要是源于西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文化特征》
作者: 戴文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交融   女性小说   精英文化  
描述: 今日的中国处在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如何从“文学”这个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环中探寻当代文化嬗变的蛛丝马迹呢?本人触到了“女性文学”这个视域。 对于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如许变动,女性作家远比男性作家敏感。这一点,当今中国文坛的女性创作的繁荣现状即是明证。因此,本选题萃取了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小说。努力借助“当代女性小说”的研究,来阐述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融合的特征。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在当代中国文化演变的边界下,通过梳理“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逻辑来考察三类代表性女作家的创作历
神话的破碎--新时期以来女小说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作者: 余颖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丑陋"   "雌化"与"弱化"   女性小说   男性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正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女小说家以女性视点构造的男性形象的解散读,重点探讨了“父”形象实质是女性苍白的理想、“雌化”与“弱化”成为男性的另一种象征,以及“丑陋”的男性则是女性面对的另一种深渊等三方面,层层拆解与颠覆古往今来男权为中心文化制造的男性英雄神话,并探索被书写与被客体化的男性形象中释放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精神成长历程,以期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表达了两性和谐共处,共同提升的良好愿望。
女性小说文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
作者: 安成蓉   来源: 重庆师范学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叙事   对话性  
描述: 当今文学领域,女性失语症并未终结.为了消除女性失语症,该论文把叙事学和性别因素结合起来从对话性的角度契入女性文学,探讨了女性小说文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的前提、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提倡女性小说文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这种写作策略.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城市想象”
作者: 辛林衡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城市想象   世俗化   历史化   身体化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城市小说创作是个颇引人注目的现象。在9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三代女作家同台竞技,中国女性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女性意识的极端张扬和创作的高峰,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城市创作中,女性作家更多的将城市当作虚构与想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生存的环境与背景,等同于现实的城市。这是一个颇具趣味并值得思索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从这一文学现象出发,将“文学想象”引入对90年代的女性城市小说的研究之中,可以从文学与城市、女性作家与城市的关系上作根本的阐释,梳理90年代的女性城市小说是如何虚
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自恋情结
作者: 廖莹莹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镜像呈现   身体写作   自恋情结   女性形象  
描述: 自恋情结创作曾以各种模糊含蓄的形式存在,并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个别的小说文本凸显在现实文化的场景中,如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瓶中之水》《日午》,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私人生活》,海男的《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卫慧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等等。大规模自恋现象集体亮相在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中,这既是个人自恋情结氤氲了时代的自恋场景,又是多元化的时代促生了个人的自恋情结。女性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恋情结较之于男性,更加复杂和深刻。自恋情结是女性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复杂、微妙的女性内心世界,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