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732 条
-
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家庭》和《女友》为例
-
作者:
赵智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期刊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与传播”研究的兴起跟上世纪60年代女性运动和女性主义发展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强调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视角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播现象。95世妇会以来,性别意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
-
父权制下扭曲的人性—伊迪丝·华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潇雨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父权制
男性主义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
描述:
女性主义者。然而,华顿不但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更注意男性的可悲命运。这篇论文试图在《欢乐之家》,《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三篇小说中探讨女性和男性都是父权制度下的受害者和奴隶。 这篇论文共有五个部分
-
试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李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刻板印象
好莱坞电影
文化误读
女性主义
-
描述:
好莱坞电影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女性角色从出身风尘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从等待救援的弱女子到拯救社会的女英雄,从勤劳憨厚的农妇到精致小巧的都市摩登女性均有所涵盖。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传播使中国女性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观众所关注。本文选取《大地》、《末代皇帝》、《花木兰》作为个案进行文本分析,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好莱坞电影中国女性到底是何种形象,呈现出何种特点,以及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
-
多变的是生活,不变的椒命运-从女性视角评析《他们》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克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他们
-
描述:
的焦点。对欧茨作品中的女性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是近些年来开始的研究。虽然她本人并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往往生动、写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部作品中,欧茨塑造了一幅女性群像。本文根据
-
中国女同性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吴洋洋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同性恋电影
酷儿理论
女同性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很多。直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入、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及同性恋在医学上非病理化的实现,中国社会对女同性恋者的态度逐渐变得宽容。先锋的电影艺术家及时捕捉并反映这一社会态度的微妙变化
-
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性
消费主义
海派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都市化高潮的兴起,海派文学作为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海派文学”的界定更多的是依据社会文化的因素。“海派”文学具有较为宽泛的意义,它是一种力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而显示出现代品格的新文学。它是指产生于现代上海大众化的消费社会,以上海都市文化意识为内核的,以渲染上海风貌,塑造上海灵魂等为已任的都市文学。而海派文学笔下的女性形象因为和上海得天独厚的隐秘联系,而被推上叙事的前台,成为喻说城市的载体。本文从文化、性别的角度,把现代海派和当代海派连成一体,梳理了
-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性
现代心理学
卡夫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却获得世界性的声誉。他创作的《变形记》、《诉讼》、《城堡》等作品被视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卡夫卡以其作品的多义性著称,歌德在评价莎士比亚时留下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评语如果用在卡夫卡身上一样是适用的。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夫卡进行研究,形成经久不衰的“卡夫卡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
-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霸权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忽视女性、忽视两性关系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女性主义受到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的影响,以西方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从
-
女性形象的电视媒体再现:对《新闻联播》和《财富故事会》的分析
-
作者:
苗丽娥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电视媒体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独特的媒体文化,随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媒体的研究角度非常多,成果非常丰硕。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的社会建构问题,因此把目光投向了媒体在性别角色的呈现与建构上它所挥作用的一套机制上面去。她们运用社会
-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黎裕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化
亨利·詹姆斯
《一位女士的画像》
欧洲传统
女性主义
-
描述: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聪慧的美国女性伊莎贝尔的人生追求和爱情经历的故事。作品围绕着这个女主角的生命之旅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和女主角一起在作品中构成了一个“新美国女性”群体。这个女性群体形象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个体存在也是整体的象征。她们充满了一个复杂多角度的可释性。所以本文试用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这群女性群体进行分析。本文既采用
<
1
2
3
...
43
44
45
...
72
73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