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温柔的革命:从《枕草子》看清少纳言女性意识
作者: 何玉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理想女性   男女平等   男性负面形象   《枕草子》  
描述: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体现她那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笔者认为清少纳言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强调男女平等,书写理想女性形象;描写男性的负面形象;尽情书写女性的真情实感,可以说,清少纳言的创作是一种反叛实践,只不过她把自己的激进思想散落于优雅清闲的文字表述中,埋藏在似乎是无关大局、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中,她所进行的是一次革命,更确切地说,是一次温柔的革命。
女性的魔咒:苏文纨、孙嘉比较论
作者: 丁合林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苏文纨   自省   孙柔嘉  
描述: 《围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别具只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文纨和孙嘉。她们貌似新潮女性,但谋生之路却不得不依靠他人;她们先后走进方鸿渐的情感世界,却以爱情的名义,引诱或放逐所喜欢的男性。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女性,殊途而同归:缺乏自省的主体意识,最终亦为命运捉弄,并未得到期望中的幸福。
柔情似水与侠气凌云:论张晓风散文的女性气韵及其超越
作者: 朱利萍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宇宙情怀   张哓风   刚柔相济   生命哲学   散文  
描述: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由于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后期又接受20世纪西方文学影响,因而其散文能突破女性文学的阴柔之气,形成笔墨大气、开阔,带有崇高美的底气,给人以刚健、清新美感的散文风格。同时,又不失女性特有的柔美,有意发挥女性的宽厚、情爱和美丽的人性特色,使她的散文得以刚柔相济。其散文中洋溢的人生哲理与生命哲学予人以自然的启迪和恍然顿悟的快感。加之充溢在胸中的一腔社会关怀与宇宙情怀,使她既能畅抒情怀,又能谈玄论道;既能柔情似水,写一腔婉约情怀,更能侠气凌云,挥洒出惊天动地的绝地之音。
潇洒在左 温柔在右:论徐坤的文学创作
作者: 王茹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作家   女娲   知识分子形象   男性写作   话语权利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小说   徐坤  
描述: 徐坤,一个颇为女性化的名字。初识徐坤,是在1993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上,小说《白话》写的潇洒泼辣,虽是写作新手却已笔法老到,看不出"坤"应该显露的阴柔之情,倒有几分"乾"的阳刚之气。及至再见徐坤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再析
作者: 祁睿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古典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本文从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出发,分析女主人公白流苏的古典女性形象。
温柔的忍受者:茨威格作品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曹学庆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悲剧人生   压抑   女性  
描述: 茨威格以独到的视角,前卫的思想,描述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主动去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更多的是那些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传统的男性世界忽略,处于被欣赏,被评判的地位。这些可怜的女性被阴暗的情欲所控制,不能自拔。
温柔的怒放:蛮力女性的生存探究
作者: 李俊影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意义   马缨花   生存形态   戴凤英   郭素娥  
描述: 本文透过三个带有蛮性力量的女性形象,凸显了原始生命力在人性深处的体现,进而反思人物的存在之难。
东西方女性的坚强与柔弱
作者: 罗鉴晨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柔弱   简·爱   坚强   女性  
描述: 在作品《简·爱》和《倾城之恋》中,其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面对同样的生活遭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对爱情的态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东西方女性的性格的异同对两个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情感真炽 柔婉幽微——论秦观的词风
作者: 钱爱华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观   女性形象  
描述: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描绘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虽然大多为丫鬟歌妓,却不是水性扬花的女子。秦观对她们怀有真切的情感,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他还能把这种情感与自己仕途的失意联系起来描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明清仕女画柔弱之风形成的思想根源
作者: 李琰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儒家思想   病态美   清朝   艺术风格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儒家对女性人格在精神上的摧残,势必会导致肉体上的摧残,必定会在文艺中有所折射,特别是在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绘画中。如果说依附、顺从、卑弱等儒家女性人格观是一种纯粹的理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缠足”、“养瘦马”就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兑现,而中国画中特有的“削肩仕女”形象则是它们导致的变态审美的体现,是懦家女性人格观对女性形体的摧残绘画艺术中的折射。
< 1 2 3 ... 7 8 9 ... 68 69 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