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
作者: 朱恒夫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启示   关系   梅兰芳  
描述: 回顾梅兰芳一生的舞台实践,从未和昆曲分离过,而且两者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昆曲之于梅兰芳,是乳育的关系、携挈的关系;梅兰芳之于昆曲,是抢救的关系、传承的关系。向梅兰芳传授过昆曲艺术的亲朋师友有梅雨田、陈嘉良、谢昆泉、丁兰荪、乔惠兰、陈德霖、孟崇如、屠星之、李寿峰、李寿山、郭春山、曹心泉、俞粟庐、俞振飞、吴梅等。梅兰芳在昆曲表演上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喜爱塑造敢于挑战现实、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人物形象;二是扮演数个旦行角色,以汲取旦行多方面的表演经验;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梅兰芳之所以不遗余力地
论汉水流域的水浒戏及其传播特点
作者: 王建科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戏   汉调二黄   汉剧   汉水流域   汉调桄桄   《水浒传》   湖北越调  
描述: 随着《水浒传》小说和“水浒”杂剧、传奇的传播,地方戏中亦出现了许多演叙梁山好汉的水浒戏。地处陕西、湖北、河南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水浒戏主要出现在汉调桄桄、汉调二黄、湖北越调、汉剧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种60多种,大多为散出戏(折子戏),汉水流域水浒戏的故事渊源主要有两方面。宋江、武松、李逵、林冲、杨雄、石秀、时迁等“英雄”人物,潘金莲、阎婆惜、王婆、孙二娘等女性人物,均是戏场上为人熟知的人物形象。水浒戏一方面扩大了“水浒”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试析元杂剧中男性人物形象的道德境界
作者: 严铭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元杂剧   男性人物形象  
描述: 在以往的评论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元杂剧中那些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对男性人物形象进行整体道德层面的解读极少。本文主要从卑下、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和高尚、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两大方面论析元杂剧中男性人物形象道德境界的高低及其原因,说明元杂剧作家之所以要塑造出这么多良莠不齐的男性人物形象,除了要承载剧作家们的道德向往外,也受到读者、观众等受众方面的影响。
《占有》中神话人物“梅卢西娜”的改写与影射
作者: 代玉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影射   改写   女性  
描述: 拜厄特(A.S.Byatt)作为久负盛名的当代英国女性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双重的身份使其在英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其代表作《占有》于1990年一经问世,就因其气势恢宏的叙事结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及巧妙的遣词造句而备受各国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同时在评论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号称“魔书”的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标志着拜厄特文学成就的巅峰。整部小说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拜厄特大量引用前人的经典作品,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前文本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时空。本
新世纪美国贝娄研究概述
作者: 乔国强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超验主义   书信集   女性  
描述: 进入21世纪,美国对索尔·贝娄研究的热情似乎有些减弱,一是体现在出版的论文、专著或论文集的数量上;二是指对贝娄作品研究的广度上。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既鲜有对贝娄创作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或文集,也少见讨论分析贝娄近作的书评或文章。这一时期出版的著述中,史料性的著述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如本杰明.泰勒编辑的《贝娄书信集》等。本文将分别重点介绍克罗宁撰写的研究贝娄小说中女性人物和奎厄姆所撰写的贝娄与美国超验主义两部专著的主要内容,并扼要地介绍巴赫与克罗宁合编的论述贝娄短篇小说的论文集的主要内容和《贝娄书信集》中所披露的
新课改前后德育教材中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徐群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育教材   人物形象   小学德育  
描述: 以小学德育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主题,对新课改前后小学德育教材中人物形象的性别、国别、身份(职业)、与现实生活距离、道德品质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充分发挥德育教材的育人功能,要重视教材中人物形象的选取与塑造,应丰富女性人物形象、增加现实生活中具备优秀道德品质的普通人物形象、体现教材的时代性、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回归生活”的价值理念。
汪洋中的一条船—一次关于舞剧《早春二月》的对话
作者: 方家骏   林圣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林 圣:欣喜地看到舞剧《早春二月》在年初首演,作为本年度上海推出的第一部舞台新作,您是不是觉得上海歌剧院在推动原创方面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方家骏:选题很好.原作设定的人物关系适合舞剧表现.两位女性人物性格对比鲜明,能形成强烈反差;男主角心理层面的内容颇为丰富,可供细细开掘,这些都为制作一部好看、耐看的舞剧提供了必要的元素.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些年为什么很少有人去碰这个题材?我想大致会基于这样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这个题材提供的外部冲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视性"相对较少,大多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暗流来催化
《白鹿原》的人物命运审视
作者: 李春梅   巩鹏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宗法制度   白嘉   整篇小说   人物命运   男性人物   朱先生   《白鹿原》   女性人物形象   农民群体   子霖  
描述: 《白鹿原》是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秘史,从而展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它以白鹿村为背景,在那个号称"仁义村"的地方,白姓与鹿姓两大家族明争暗斗,充分体现出了农民群体的那种小我思想,反映了那时候人性的本质。小说中的白嘉轩、鹿子霖、黑娃、鹿兆鹏、白孝文等男性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田小娥、鹿兆鹏媳妇等女性人物形象也被塑造得有血有肉,使得整篇小说更加的生动,很有思想内涵。《白鹿原》用一轴巨幅画卷展示了中国封建
昔李钤部家族研究述论
作者: 张琰玲   来源: 西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家族   昔李钤部   文献  
描述: 主要依据《元史》、明清史籍、文集、方志、碑铭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昔李钤部家族文献、研究动态,整理出《昔李钤部家族人物表》。昔李氏先祖仕夏,1226年降元,到元朝末年,其家族一直世袭大名路达鲁花赤与肃州达鲁花赤,长期活跃在元朝军事政治舞台上,居于元代上层社会,家族有迹可寻的人物63人,男性人物七世,41人;女性人物六世,22人。昔李钤部家族本姓“李”,仕夏后,为了同其国主李姓加以区分,谓“小李”,后演变为“昔李”或“昔里”。为沙陀人,唐兀氏(唐兀人)、西夏人、河西人的称呼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对西夏故地民众的泛称,不
“天真隽永,自在风流”
作者: 陆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得意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文笔清新、感情真实却不失真理。在汪老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和谐、淳朴的世界,他崇尚乡土文学,又不排斥现代主义。本文从环境描写艺术、女性人物塑造、丰富的情节结构、真实的描写分析了汪老的写作艺术,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他的写作世界、人文情怀以及他对自然地颂歌。
< 1 2 3 ... 2888 2889 2890 ... 2928 2929 29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