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九十年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问题   20世纪90年代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九十年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作者: 徐坤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描述: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性别的神话与陷落:关于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和女性话语的表达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东方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性别的神话与陷落:关于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和女性话语的表达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研究概观--据1991-2002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作者: 张晓晶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   当代文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研究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而女性文学研究的繁荣则是随之而来的一种学术景象。90年代我国女性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探寻我国女性文学源头,梳理我国女性文学传统;确立女性写作空间,拓展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突出女性小说研究,关注其他各文体女性文学研究;立足大陆女性文学研究,兼顾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
自我剖白与民间叙事:九十年代女性小说的两大类型
作者: 李掖平   来源: 文学世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自我剖白与民间叙事:九十年代女性小说的两大类型
爱是什么?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爱是什么?
消散之后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俄罗斯文学
作者: 田洪敏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苏联解体   俄罗斯文学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出版检查  
描述: 当代俄罗斯文学是指与今天的俄罗斯读者群生活在同一历史和精神时代的俄罗斯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创作背景下,后现代、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学等文学模式在文坛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一切无不和"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主体”的成长与“革命”的在场——1910~1950年代上海主流商业女刊呈现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宏   王景强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上海   “革命”   在场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50年代   商业  
描述: 问题的提出 对我国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叙事,常见“压迫-反抗”的模式。这一状况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明清妇女史专家高彦颐(Dorothy Ko)《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的出版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部著作明确采用了琼·斯科特的“社会性别”框架,作者高彦颐在绪论中开宗明义,批评“五四妇女史观”把传统社会的妇女塑造成了僵化的“受害者”的刻板形象。
论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慧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社会变迁   时代气息   都市女性形象   张欣   都市社会   20世纪90年代   都市小说  
描述: 张欣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与经历书写着从传统至现代的社会变迁,并在广州创作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她以都市职业女性为题材,对都市女性进行多方面阐释,反映当时的时代气息,凸显了女性在都市社会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在此期间女性意识的觉醒。一、都市女性形象的分类张欣笔下有很多自立自强的都市女性,她们有自己的事业,聪明,有主见,不依附于男人,但常常单身寂寞,有着对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一旦对情感失去期待,事业就成了精神寄托。
90年代女性另类文学分析
作者: 王粤钦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特征   自恋心理   写作方式   写作姿态   陈染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安妮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个个性极其张扬的年代,秉承80年代女性文学的光荣,90年代女性文学走向了梦想。90年代的女性作家们,不再像以往时代的女性作家们那样忌讳或惧怕自己的女性符号,而是以她们独有的深刻的女性人生体验,“沿着一条边缘的路径潜心行走,并进而向文化的中心地带迂曲徐缓渗透,执拗揭密解说着一部人性或说是女性的心灵史。”(徐坤《双调夜行船》)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