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析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肖皖月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对话   阳刚之美  
描述: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里面讲述的女性人物众多,文中的女性性格大有万千,而文中的女性描写,也体现了作家浓厚的茶花子情结,更加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阳刚美的审美追求。
沉思在女性形象美的园地里——浅论男女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陆文采   裴振勋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贞贞   莎菲   陆文采   伦理道德观念   形象美   现代文学   审美心态   时代女性   阳刚之美  
描述: 当我们徜徉于中国现代文学画廊时,对男女作家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就会发现,由于男女作家在生理、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审美心态和情趣上都有着差别,这就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世说新语》和魏晋士人心态
作者: 温孟孚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人心态   表达方式   魏晋名士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   妇女观   阮籍   女性形象   魏晋士人   阳刚之美  
描述: 《世说新语》和魏晋士人心态温孟孚《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志人小说集。从它问世以来,几乎历代均有仿效者,如宋王规唐语林》,明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直至近代易宗费之《新世说》,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但这些仿效者诚如鲁迅先...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 徐承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基础   爱情理想   《致橡树》   爱情观   新女性形象   曲折含蓄   真正的爱情   炫耀自己   抒情主人公   阳刚之美  
描述: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基础上各自实现自
尚门新展一枝秀——记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鞠小苏
作者: 于学剑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梅花奖   山东省   发展流派   京剧院   不断学习   艺术探索   昭君出塞   女性形象   阳刚之美   表演风格  
描述: 五月花开时节,北京传来喜讯:尚派再传弟子、山东省京剧院演员鞠小苏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四大旦角流派中的尚派艺术独具雄姿。它以刚健挺拔、满台烟云的表演风格,开掘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阳刚之美,塑造了中国女性卓然独立、气势拓展的姿质风貌。无论是丰富艺术欣赏,还是刻划女性形象,尚派艺术都展现出自身独有的价值。鞠小苏,出身梨园家庭,6岁练功,11岁入潍坊戏校。之后,在潍坊市京剧团、济南军区京剧队、山东省京剧院不断学习进取。在艺术探索中,她钟情于尚派艺术。值得庆幸的是,尚派始祖尚小云先生的次子尚长麟,直承父业,
重读《木兰诗》 品味木兰美
作者: 东付运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木兰诗   劳动人民   女性意识   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   重读   女性形象   阳刚之美   美学角度  
描述: 重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木兰诗》,从美学角度去审视木兰,蓦然感受到她是我国古典诗歌中阴柔与阳刚之美结合得最完美的女性艺术形象。柔美的木兰。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以柔美姿态出现,诗中常常浓墨重彩地渲染女性如花似玉的容貌美,艳丽闲雅的体态美,雍容华贵的衣
百花丛中一小生——白银飞断想
作者: 非武   来源: 戏文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感觉   浪荡子   戏曲电视剧   白银   阳刚美   宁波   越剧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阳刚之美  
描述: 百花丛中一小生——白银飞断想
黑土戏剧的阳刚之美
作者: 朱雪艳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史   黑龙江   美学风格   戏剧家   现实主义   黑土文化   周恩来   女性形象   剧目   阳刚之美  
描述: 最近几年,黑龙江戏剧异军突起,仅在1987年到1989年,就相继有《曹植》、《黑色的石头》、《欲望的旅程》、《野草》、《少年周恩来》等14台剧目晋京演出,而在1990年4月,一次就有8台剧目晋京进行汇报展览演出,这不仅在黑龙江戏剧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为全国所瞩目,被称为戏剧舞台上的“黑龙江现象”、“黑旋风”。黑土戏剧出现这样令人欣喜、又耐人寻味的现象,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与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是有直接关系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