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到泉水去的道路》中波多野晶子形象赏析
作者: 周兴会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作家   晶子   泉水   母亲   象征意义   日本战后   女性形象   小说   道路  
描述: 《到泉水去的道路》是日本战后作家广津和郎的一部代表作。该作品塑造了一个光彩亮丽的女性形象,单是小说的标题就有很明显的象征意义。"泉水"总是给人甘甜的感觉,究竟是谁
关于爱的悖论——铁凝《对面》的一种解读
作者: 徐茜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真实自然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男人和女人   悖论   象征意义   《对面》   爱情   性行为   女性形象  
描述: 关于爱的悖论——铁凝《对面》的一种解读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
作者: 常立霓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意象   蔷薇   徐志摩   戴望舒诗歌   象征意义   象征性意象   《雨巷》   中国古典诗歌   女性形象   意象群  
描述: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常立霓中国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从《诗经》中已见端倪,有人用现代术语解释“兴”与象征大体相近,兴与象征虽不能等同,却到底有相通之处。到了屈原则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后来,象征性意象便被普遍采用。戴望舒被归入“现代派”,他的创作倒...
曹植作品中女性美的象征意义
作者: 裴登峰   张音   来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人生境界   象征意义   曹植   “求女”   《诗经》   文学史   作品   女性形象   弃妇形象  
描述: 曹植作品中女性美的象征意义裴登峰,张音我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美的作品早在《诗经》里就已出现。《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描写,用具体可感的物象使其女性的美感特质得到了展示。该诗最主要的艺术...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作者: 李炳海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庄重和谐   《诗经》   素衣   女性形象   先秦理性精神   周代女性   扬之水   色彩描写  
描述: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索洛维约夫的长诗《三次约会》中的永恒女性即索菲亚崇拜哲学
作者: 金亚娜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人   女性崇拜   神秘主义   永恒女性   象征意义   哲学家   文化研究   俄罗斯文学   女性形象   索洛维约夫  
描述: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创作方面而言,永恒女性崇拜都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是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课题。自18世纪末起,经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期,俄国的哲学家、神学家和作家、诗人及艺术家们对永恒女性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索菲亚学说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俄国文化、文学和艺术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寂寞   人格面具   仕途坎坷   士大夫   歌妓词   象征意义   理想人格   女性形象   知己意识   深层内涵  
描述: 士大夫词中歌妓形象象征体的深层内涵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作者: 李炳海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庄重和谐   《诗经》   素衣   女性形象   先秦理性精神   周代女性   扬之水   色彩描写  
描述: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学校──“The Day Mother Cried”赏析
作者: 陈凯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双重性格   时代特点   巨大的代价   母亲   象征意义   学生角度   打字机   女性形象   《大学英语》  
描述: 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学校──“The Day Mother Cried”赏析
莱辛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象征意义
作者: 何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男权文化   生存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   西方女性   象征意义   人类精神家园   女性主义意识   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笔记》  
描述: 2007年,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思想。在这个世纪,女性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文学的舞台上,一直以来都是男性主导,男性成为统治人类精神家园的主宰,然而,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为这个舞台增添了无限色彩,体现了在新世纪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表现了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存与相互理解,为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和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