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性别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笔谈:女性文学中的父权制解读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本解读   社会文化   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视角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描述: 主持人语: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
当代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判
作者: 王侃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文学书写   中国女性文学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政治文本   二十世纪   性别文本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文革后”的文学视野里,女性文学无疑已是一种触目皆在的“物质”景观。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女性的“缺席”与“缄默”已成历史陈迹。女性作家的群体涌现以及性别意识在文学文本中的贯彻和张扬,构成了对男性文学以及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的现实而强大的消解之势。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文学)理论的译介,以及中国知识女性在国家/社会权力结构中主体位置(subiect position)的不断调整,使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研究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定位。这种“定位”的划时代意
女性文学的创新与中国立场
作者: 陈凤珍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立场   个性主义   女性立场   性文学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传统   文化反思   西方女性主义   女权意识  
描述: 女性文学的创新与中国立场
《红辣椒女性文学丛书》序言
作者: 陈骏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   妇女文学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   中国女性文学   女作家创作   西方女性主义   红辣椒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有没有“女性文学”?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又确确实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持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的意见者,大都是以西方女性主义(亦作女权主义)所提倡的那种女性文学为坐标的——这是一种以女性的性别觉醒为前提的、有着独立的妇女解放运动为背景的女性文学。这样的女性文学在中国的确还没有。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王健   闻建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当代美国   后现代社会   后殖民主义   女性意识   少数族裔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语境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美国少数族裔话语等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纷纷出现,后现代主义致力于解构,是对神话、历史、宗教等叙事知识有效的、正当性的宣战,宏大叙事遭遇的信任危机贯穿了后现代社会文化现象,成为其鲜明特征。从某种
中国女性书写的“出花园”:论作为先锋文学的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大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家族小说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先锋文学   个人化写作   姐妹情谊  
描述: 出花园:即中国民俗中的女孩子成人礼仪式,意味着女性从孩童阶段进入成年阶段,性的意识、权利及责任已经来临。一、从历史想象到个人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之际,特殊的社会事件对整个中国的地面震荡是极其深远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出现网状无序的复杂局面。它同时也是一个被多重命
消失的男性——近期女性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演变
作者: 易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经验   女权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   张洁   父权制文化   爱情   女性文学   男性   性别角色  
描述: 较长时间里,男性作为一种对象内容,只是在普泛的意义上出现于女性文学之中。善与恶,对抗与妥协,正确与错误……这些并不具备性别角色特征的文学主题,被一次又一次或肤浅或深刻地呈现。近年来,男性主题作为独具意义的性别主题,为女性文学所普遍关注,并演变出一系列复杂的形态。研究这种变化,有助于深化对女性文学的研究。
视野之外的真实——评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郑斯扬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论   历史书写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当代   20世纪90年代   林丹  
描述: 新时期以前的批评者大都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女性文学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之上,持有一种既反抗又兼容的批评立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的学术实践大量出现,中国女性文学史的书写者以颠覆传统男性话语为目的,开始了更具鲜明的以女性主义理念为基点的重构女性文学活动的历史书写样式,(可以称之为"女性主义书写").
悖论中的艰难突围:论杨映川长篇小说《淑女学堂》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映川   性别文化   女性性别   女性气质   西方女性主义   写作姿态   女性写作   女性解放   女性生存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到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的自觉,中国的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发展到成绩斐然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作家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恰恰相反,随着多元化的21世纪的到来,她们在探索求证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摇摆,对女性解放的探索陷入了矛盾和困顿中。面
一切为了文化形态的完形——兼议女性文学及其研究、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之关系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人类文明   自然性别   文化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描述: 在“世妇会”前后涌起的热潮过后,女性话题与女性言说似乎不再那样引人注意,但却洗去铅华、卸掉妆饰,将被激活的灵思向深远境界探觅。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世纪之交的女性小说、女性文学及女性批评等话题。于此推出的三篇文章,即在世纪之交的视野中,从对女性小说的集中关注,到对女性文学的独特观照,再到对女性批评的理论辨析,仿佛一条自足完满的秀外慧中的思想之链,让人羡赞其美奂美仑的思致和魅力。这里有冷凝而又动情的回眸,又有明敏而又热切的展望。其间固然各有分说、各具特色,未能也不必求取观点一律,但作者却都非常关注世纪之交中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