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没有航向的女性“诺亚方舟”:从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现象看女性解放
作者: 陆璐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诺亚方舟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自我   男性叙事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女性乌托邦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方舟并骛,俯仰极乐”①该是人类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经典阐释。然而,理想虽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从来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传统生存价值和理想生存范式一直被父权社会界定为“家庭里的天使”、“男性的奉献者”。某种意义上,女性历史就是一部陷入家庭的历史。而人类自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作为社会解放运动组成部分之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意识在走过慢慢长夜之后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正如人类自我意识首先是把人从自然的统一中分离出来一样,女性自我意识首先是把自身从父权社会对妇女规定的种种功能角色以及关
为人·为女·为文——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流变
作者: 朱育颖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王安忆   女性个人化写作   女性话语   “人”的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人的自觉  
描述: 为人·为女·为文——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流变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对女性命运新的关注与探索——兼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比较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职业女性   八十年代   经济改革   女作家   女性价值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命运   女性自我价值   知识女性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从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共存,兼容并包的兴旺景观。八十年代女性文学致力于寻找的各个阶段性衍进特征,均在九十年代或呈平面状,或呈辐射状,或表现为一种新的流向,全面铺开。如果十年也称一个轮回的话,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在精神意蕴和艺术品格上,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八十年代的简单延续和重复,而是一种具有九十年代鲜明时代特色的超越性显示。
中国女性文学评析
作者: 刘桂莉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   五四女性文学   莎菲女士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女性生存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评析
文学桂军的女性书写:以林白、杨映川和黄咏梅为例
作者: 覃春琼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私人经验   私人化写作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书写   林白   女性写作   咏梅   知识女性  
描述: 新时期以降,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作家群异军突起,王安忆、铁凝、池莉、迟子建、刘索拉等的创作成为文坛上令人瞩目的景观。而广西肥沃的文学土壤也滋养、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她们以独具特色的创作屹立于文坛。生于50年代的林白以其私人化写作率先冲向全国文坛并奠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跻身于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列;而生于70年代的杨映川与黄咏梅则以完全迥异于"70后美女作家群"的姿态
现代知识女性的角色困境与突围策略:以陈衡哲、袁昌英、林徽因等女性学者为例
作者: 夏一雪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学   林徽因   袁昌英   社会角色   贤妻良母   新女性   知识女性   陈衡哲   中国女性  
描述: 20世纪初,中国女性遭遇解放,在时代呼唤和个人觉醒的双重推动下,现代知识女性开始在传统社会中单一的家庭角色之外,扮演起女教师、女医生、女职员等社会角色。与此同时
《方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王葸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个人特色   生存状态   中国女性文学   叙述视角   叙事技巧   张洁   知识女性   女性主义   叙述声音  
描述: 作为张洁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中篇小说,《方舟》以多样的叙事技巧描写了知识女性在当代的生存状态及境遇,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及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拟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尝试对《方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进行解读。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张洁的《方舟》作为其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新时期最早具有原始的、朴素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文本。但学界更多地是从女性主义文评的角度
新闺秀派作家凌叔华女性书写之“新”解——以《酒后》《说有这么一回事》为例
作者: 李勤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色   创作风格   文学作品   冯沅君   文学创作   凌叔华   女性书写   知识女性   新与旧   永璋  
描述: 三十年代初,有论者将文坛上几位女作家分为闺秀派(冰心、绿漪)、新闺秀派(凌叔华)、和新女性派(冯沅君、丁玲)三类。笔者认为这种划分很恰当的体现了凌叔华作品的特色:新颖且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故称之为新闺秀派。本文拟从她的两个文本入手,来分析她新闺秀派作品的“新”在何处。凌叔华作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新一代知识女性,文学创作以及个人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作者本身处在中产阶级,对于传统礼教思想的反抗并没有那么彻底,使得她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特征——新与旧的矛盾十分突出,她这种矛盾的
试析凌叔华小说的审美视点
作者: 陈彦文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性人生   审美视点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凌叔华   内心世界   新女性   知识女性   小说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群体"中,凌叔华的创作并不丰厚,但她却以卓然独立的艺术风采,在新文学园地中飘逸着奇异的馨香。当"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新女性们,大张旗鼓地挣离封建樊笼,追求妇女解放,号呼婚姻自主,以艳丽的色彩、馥郁的芳芬夺人眼球时,凌叔华则如一株幽兰,在争妍百花中绽放着自己的潇闲淡雅。她撩开了"闭锁在深闺,隐居在高宅"的旧式女性和"解放"
人与性:女性自我的真实镜照
作者: 肖南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爱情理想   莎菲   女性观   思想革命   张爱玲作品   文化心理   凌淑华   萧红   知识女性  
描述: 从表现人的角度说,文学是"人的文学",作为人的"半边天",女性的文学也应是"人的文学"的"半边天"。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礼教、伦理等方面的禁锢,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反映女性的文学作品不多,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更
< 1 2 3 ... 22 23 24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