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中心】搜索到相关结果 48 条
-
追寻自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
作者:
周曦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主义视角
父权文化
男权中心
十九世纪
罗切斯特
公简
西方文学史
-
描述:
西方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不外乎“淑女、家庭天使”、“红颜祸水”或“悍妇、女巫”。这三类传统女性角色特征均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反映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而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女主人公简从贫穷的孤女成长为具有独立意识女性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抗争的“女斗士”式的人物。正因为这一点,本书突破了英国同时期其它
-
被误读的悲剧女人
-
作者:
张利萍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牺牲品
男权社会
男性主体
他者
麦克白夫人
男权中心
妖魔化
女性形象
误读
-
描述:
是认为麦克白夫人是"一个狠毒、残忍、毫无良知的毒妇形象"[1]。这种评价其实是对麦克白夫人的一种误读,是男权中心的文本阅读对麦克白夫人
-
重构男权主体政治的神话:《狼图腾》的三重表意系统及其男权意识形态
-
作者:
荒林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功能
神话
男性形象
政治演讲
男权中心
表意
《狼图腾》
系统
-
描述:
没有情色描写的《狼图腾》却是强力的男权文本,原因在于它是通过自然/历史/人的三重表意系统来写作,把女性形象安排在自然层面,让女性成为自然母性,成为安全的男权主体建构基础。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它采用了野性男性形象与现代权威男性形象父子相承的建构关系,从而使男性中心象征秩序获得自然和历史双重支持,并使男性形象具备政治演讲和文本政治操作的强力。最后,文本通过对于雄性气质的扩张和暴力审美的制造,实现男权中心意识形态功能。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男性写作与男权意识形态构造的关系,并指出强力哲学的反文明性和暴力审美的危险。
-
丁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静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爱情理想
女性小说
莎菲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丁玲
女性自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丁玲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引起世人的注意。她心理和思想上的成长轨迹,更揭露出在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解放的艰难。丁玲把几千年来沉积于女性心中对男人的仰视变为俯视的心态历程,做了深层次的透视,从而树起了女性主义的旗帜。
-
《两姐妹》:男权视角中的女性话语
-
作者:
李渝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社会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男权中心
传统社会
泰戈尔
女性地位
两姐妹
视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泰戈尔的中篇小说《两姐妹》(1933)关注家庭与婚姻,从两性关系的视角来描写人物性格的特征与变化.在伦理与爱情婚姻的矛盾纠葛中,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作家采取了中庸之道,以宽恕、和解来化解三角情感关系的悲剧和惩罚,突出表现了印度社会女性的悲剧、抗争与选择,于传统社会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表达了女性话语,但又在故事结局上隐现印度传统男权社会的话语优势.
-
论《玉台新咏》的男权文化特色
-
作者:
袁韵
来源:
文学前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文化特色
孔雀东南飞
文化传统
男权中心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从独尊儒术的汉代到崇尚程朱理学的宋代这一千多年中,儒家思想占据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儒家的男尊女卑观念作为支配两性关系的核心观念,成为整个封建伦理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这一观念为核心形成的男权文化传统,渗透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情感方式、审美意识、道德价值取向的各个方面。产生于男权社会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男权的价值刻度衡量世界、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南朝徐陵选编的
-
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
-
作者:
李继凯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男权文化
爱与美
艺术世界
男权中心
女性原型
维纳斯
女性文化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文艺性学的建构,理应从许多方面展开,而从女性文化(包括女性文学)的角度来思考,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我以为,女性文化的精魂,恰是艺术女神生成和永生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女性文化或显或隐地贯穿于人类历史并处于不断的建构中,对艺术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充盈和发展。因此,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紧密契合的历史,为文艺性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也为整个人类文化作出
-
斗转星移 命运依旧——《小芳》歌词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林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爱情
女性形象
男人
品质
女性主义
男性
中国女性
-
描述:
流行歌曲《小芳》在1992年唱响大江南北,其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李春波顿时窜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它讲述了一个下乡插队的男知青“我”与当地的姑娘小芳相恋,后来为了返城,又毅然将其抛弃的爱情故事。字里行间表露出多年后,“我”的愧疚之心和胸口“朱砂痣”隐隐作痛之情,感动着每一个曾经沧海桑田的人。这正是男性作词家的技巧和成功所在,通过美化和浪漫的表现手法来淡化小芳的悲剧色彩,以此来遮掩男人对女人背弃和毁灭的事实,千方百计地把个人的罪孽嫁祸于时代。但是,任何一个有女性意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小芳》是一首弃妇的挽歌
-
电视对女性符号的男权阐释
-
作者:
郑妍
来源:
视听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男性话语
荧幕形象
女性符号
频道专业化
男权中心
中国妇女
形象塑造
大众传媒
拟态环境
-
描述: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评西方女权主义戏剧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实践
-
作者:
张冲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戏剧史
男权中心
西方女权主义
戏剧理论
女性问题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解构和建构
男权主义
-
描述:
评西方女权主义戏剧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实践张冲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争取女性自由平等解放的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而将女权主义用于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1975年创立的(符号)杂志(1),后来成为主要的女权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