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物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关于现当代中外诗歌及其比较(二)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
-
作者:
冯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孤独
物化
都市男女
小说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
乡土小说在新世纪的"物化"表现及价值重构:以小说《白岸》为例
-
作者:
范亮亮
南志刚
来源:
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新世纪
物化
白岸
价值体系重构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乡土小说经历了一个从"启蒙"乡土到"物化"乡土的过程.在新世纪,其叙事风格随之呈现出影视化叙事倾向,其女性形象的嬗变,更是引起了新世纪文化价值体系的变迁,凸显出当下文坛的"物化"现实.基于此,在文化冲突中重建理性平衡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便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学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
男权传统中的女性意识──评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
-
作者:
王瑞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消解
女性存在
行为监视
男权传统
-
描述:
英国小说家托尔斯·哈代不但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对比,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独立自主的女性,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独有的女性意识。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在与男性的爱情、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需求,对抗着男权传统对女性自我存在、自我需求、自我表达的干涉和压制。
-
人格的缺陷 灵魂的自虐——鲁迅笔下女性群像浅论
-
作者:
张小萍
曾繁斌
来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物化
鲁迅
贞操
女性
-
描述:
对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 ,评论者多注重从社会、阶级的高度去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 ,其实 ,女性自身的缺陷 ,长期自虐的积习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也是阻碍她们自身解放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告诉人们 ,卸下历史的重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自恋 物化 身体:消费文化语境中女性书写的权力与思考
-
作者:
陆璐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物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末至今21世纪初,与市场经济全面铺开的社会历史语境相伴生,消费社会的经验进一步普及化,消费文化在中国悄然兴起。消费主义时代改变了女性文学的处境,女性创作以其特有的敏感与勇气、极具个性化的书写方式表现出了极为新鲜生动的时代景观,为文学的深入发展开辟了个性化书写道路。
-
自恋 物化 身体:消费文化语境中女性书写的权力与思考
-
作者:
陆璐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物化
身体
消费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末至今21世纪初,与市场经济全面铺开的社会历史语境相伴生,消费社会的经验进一步普及化,消费文化在中国悄然兴起。消费主义时代改变了女性文学的处境,女性创作以其特有的敏感与勇气、极具个性化的书写方式表现出了极为新鲜生动的时代景观,为文学的深入发展开辟了个性化书写道路。
-
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创作的“物化”现象及与主体性的关系
-
作者:
张爽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物化
消费文化
女性创作
身体
-
描述:
在现代化消费语境下,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倾向,对物品的繁复描写的"物化"现象与对身体、对情欲毫无遮拦的"被物化"的创作,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维度,从女性创作中的"物化"现象存在的问题中我们认识到女性文学应当从对物品、身体的狭小天地中注重与精神、主体的沟通,从而才能使女性文学走向世界。
-
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建构及其对女性生存发展的影响
-
作者:
罗慧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看
物化
主体意识
大众传媒
消费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生存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其社会文化渊源,媒介文化的复制性对女性生存发展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众传媒应减少对"被看"、"被物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