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情】搜索到相关结果 533 条
-
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沙恭达罗形象浅议
-
作者:
方志华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
世界文学史
李隆基
天然
《长生殿》
爱情
杨玉环
女性形象
自然之美
-
描述: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其中剧作《沙恭达罗》是他最受印度人民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上声誉极高的代表作。 千百年来,爱情是文学中
-
一个倔强的求索者——莎菲形象之我见
-
作者:
林应清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莎菲
大革命失败后
日记
丁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
安娜与娜拉形象差异再比较
-
作者:
田升思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时代新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
娜拉
托尔斯泰
离家出走
个性解放
爱情
划时代意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但是,做为诞生在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笔下的女性,无疑又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即想从这个角度去把握审视这两个时代新女性。安娜和娜拉的离家出走,虽然在客观都包蕴着妇女个性解放的意义,但如果深究她们出走的主观动机,却有着质的差异。安娜从离家出走到卧轨自杀,体现了她爱情至上的追求,贯穿着处于从贵族立
-
苔丝的纯洁表现在哪里
-
作者:
赵友斌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牺牲
托马斯·哈代
资产阶级
十九世纪
苔丝
爱情
法律
纯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书名下另加上了副标题,称谓“一个纯洁的女人”,由此可见作者对苔丝的立场观点。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塑造得最优秀的女性形象。她不象朵荪·姚伯、伊丽莎白——杰恩,玛蒂·索斯那样甘受寂寞、安于环境、不与命运抗争,而是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的短短一生都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社会和法律当时却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她的人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的时候,刚刚二十一岁的苔丝却被资产阶级法律推上了断头台。作者称苔丝为“一个纯
-
略论《诗经·国风》中的恋女形象
-
作者:
徐送迎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女性美
母权制
小伙子
女子
男子
《诗经·国风》
爱情
女性形象
《国风》
郑风
-
描述:
《诗经》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占《诗经》总数的二分之一,就中几乎有半数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展示了她们的爱情生活。总观《国风》中的恋女形象,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五个不同
-
放逐:男权神话下女性主体的缺席——观电视连续剧《军歌嘹亮》
-
作者:
张华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主人公
军人
观众
类型化
爱情
婚姻
军歌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放逐:男权神话下女性主体的缺席——观电视连续剧《军歌嘹亮》
-
不喜欢池莉小说的四个理由
-
作者:
路文彬
来源:
中关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性别秩序
池莉小说
理由
有效手段
爱情
暴力
历史与现实
人类
女性形象
-
描述:
理由之一:你凭什么去解构爱情?池莉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不谈爱情》以来,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对于爱情的解构,鼎力宣扬男女温情的子虚乌有。而我是一个信仰爱情的人,相信爱情是使男女性别秩序趋于美好的惟一
-
相同的追求 不同的结局:安娜·卡列尼娜与海丝特·白兰之比较
-
作者:
王录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
批判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卡列宁
爱情
生命激情
女性形象
偶然事件
海丝特·白兰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与海丝特·白兰分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托尔斯泰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两位作家相距遥远,风格迥异。但他们对两位女性的心理描写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重折安娜·卡列尼娜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列夫·托尔斯泰
卡列宁
重折
悲剧
丈夫
爱情
米兰·昆德拉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形象
-
描述: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
朵拉——当代文学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一个新的典型
-
作者:
张杰
来源: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舒尔茨
文学发展史
典型人物
文学女性
爱情
人物画廊
传统美德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
描述:
大凡能够在文学发展史上确定一定地位的作家、作品,都是因为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并且能跨越时空的典型人物.当代女作家柯岩的长篇小说《他乡明月》.为当代文学女性画廊中增添了一位新的形象——朵拉,这是一位成功的奋斗者的女性形象,她代表了众多的出国留学生的诸方面,她所蕴藉的社会内容和审美价值是深广的.作品着重突出朵拉吃苦耐劳、坚韧奋斗的精神以及中国妇女那种传统美德,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奋斗足迹.
<
1
2
3
...
45
46
47
...
52
53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