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书物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男生女生(银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流光   军人   爱情   角色扮演   故事   物语   所有人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接力出版社新年力荐王海鸰、饶雪漫两位女性文学领军人携手力推年度小说新人余思首部长篇《细雨湿流光》隆重上市经典节选:"到我二十二岁那一天,我们就去领结婚证吧。"何铮说过的这句话在最初的时候带给季雨巨大的感动,让她在初尝爱情的时刻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温情,而那时候他们才在一起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热恋中的男
荣荣诗十二首
作者: 荣荣   来源: 诗江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开   生活   阳光   内心   阻止   西北   爱情   塔尔寺   花儿   日常  
描述: 诗人简介: 荣荣,女,原名褚佩荣,1964年生于宁波,1984年毕业于浙师大化学系,先后做过教师、公务员,现为《文学港》杂志社主编、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过多部诗集及散文随笔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过诗刊社第十届青春诗会,曾获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称号,第五届华人青年诗人奖,诗集《像我的亲人》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诗集《看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说出来 “我如何说出来……” 一个激越的人藏起了激越 这是另一种汹涌 只有大海的辽阔被肆意挥霍着 只有夜不归宿的风 孤零零的
生存的思索和爱情的内省-谈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新时期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文学创作   主旋律   爱情   三十年代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名称似乎很不规范,在各种文学词典或其它工具书中都找不到它的定义,甚至名称本身。但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人为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生活写史,象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中国女性文学史》,谢无量和梓潼编的《中国妇女文学史》,陶秋英的《中国妇女与文学》等,都是从
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中的人生追求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雪林   女性作家   女作家   石评梅   人生追求   爱情   凌叔华   庐隐   女性文学   新文学初期  
描述: 本文所谓新文学初期,指从1915到1925这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女性文学,亦仅指当时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冰心、冯沅君、石评梅、白薇、庐隐、绿漪(苏雪林)、凌叔华、陈学昭等为主要成员的当时一批著名女作家,虽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社团、流派而且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韵致各
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盂建煌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女性意识   《夜》   父权文化   爱情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品   女性文学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对两部女性文本的阐释
作者: 唐云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女权批评   女性文本   “女性文学”   《阁楼上的疯女人》   经验主义   爱情   方方   男性世界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这是一种情绪的延续,你为一种温柔的叙述而牵肠挂肚,因为你所阅读的那份真正的女性文本。尽管以“温柔的情绪”来界定一种阅读感受仍有些男性中心主义的嫌疑。 对女性文学的思考,或许真的勿需更多女权批评的经验主义理论作后盾,而只需把自己沉进一种独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要善于忘却自己、善于容纳别人,要有探寻野地和荒原的准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状态是只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从理论上讲,女权批评认为女性的创作实践是不可定义的。这意思似乎是说,我们不可能预设由概念包装起来的“女性文学”。 但是,如果不能否认女性文
荣荣的诗
作者: 荣荣   来源: 诗选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像   硝酸盐   抗寒冷   更年期   烈酒   爱情   潇湘   快乐   分解和弦   安眠药  
描述: 荣荣,原名褚佩荣,1964年出生于宁波,1984年毕业于浙师大化学系,先后做过教师、公务员,现为文学港杂志主编。出版过多部诗集及散文随笔集等,参加过诗刊社第十届青春诗会,曾获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新世纪十佳表年女诗人奖,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诗集《像我的亲人》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诗集《看见》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迈向黎明和自由——从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看中国女性文化意识的演进
作者: 孙雅歆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意识   新时期   “五·四”运动   女性文化意识   演进   全面实现   爱情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方舟》  
描述: 1840年,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坍了旧中国闭关锁国的障壁,外来思潮的渗入与自身气候的成熟,使中国这块板结已久的干涸土地发生了大面积的骚动,终于导致“五·四”运动那样一场巨大的裂变.而经历了漫长的夫权社会,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文化意识,也在此被震醒了.于是有了女性的期待、不满、向往与愤怒,有了女性的欢笑、哭泣、撞击与破坏……
一种别样的凄关与绚烂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人物命运   赵玫   爱情   米兰·昆德拉   长篇小说   人性悲剧   作品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下雪天。尘世终于不再喧嚣,开始一点点变得干净,洁白,柔软,静谧。为着这雪景独自守着窗口,心里放不下的却还是那一本厚厚的书——赵玫的最新长篇小说《秋天死于冬季》(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那正红的封面仿佛要在一片苍茫中凛冽燃烧起来,构成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般世界的所在。[第一段]
“爱无能”现象为何青睐都市白领?
作者: 阿竹   来源: 科学养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疾病   世界性   自我价值   都市白领   问卷调查   女性学   爱情   发达国   “流行病”   女大学生  
描述: 近年来,一些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大龄都市白领坚持单身的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人为什么不愿去爱、不会去爱,甚至不懂得去爱呢?有关专家们研究以后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爱无能”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发达国家也不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病”。
< 1 2 3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