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好莱坞”文化视角下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好莱坞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传统观念烛照下的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范鹤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   都会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在作品中试图建构一个远离乡土色彩的都会世界。在这种创作目的的驱使下,新感觉派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有意识的剥离。但是尽管作家在作品中极力隐匿扎根于脑海中的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却依然蕴藏在新感觉派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本文试图对新感觉派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剖,从而挖掘隐藏在女性人物形象中的传统内蕴。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
作者: 冯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孤独   物化   都市男女   小说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
作者: 欧阳钦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亲和   都市   悖离   女性  
描述: 以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她们与"老上海"这座极具世纪末情调的都市之间既亲和又悖离的矛盾关系,从而揭示出以物质主义的享乐快感、金钱原则和以实用性、交易性、功利性的道德规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金钱文明在中国发展的黯淡前景.
论新感觉派文本的“尤物叙事”
作者: 乔以钢   孙琳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   隐喻   尤物叙事   女性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悖论关系的深层原因来自"尤物叙事"中"女性-城市"潜在的互为隐喻。其中不但体现了叙述人的性别身分,更体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作家对都市现代化的复杂心态。
「新女性」与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觉派研究
作者: 彭小妍   来源: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菁英   新感觉派   通俗文化   海派论战   新女性  
描述: 二、三○年代上海出现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1900-1939)、穆时英(1912-1940)、施蛰存(1905),继承了创造社开创的色慾小说传统。但郁达夫和张资平除了短篇以外,更擅长中长篇悲剧色彩作品,新感觉派则完全以短篇见长,作品节奏轻快,创造了一种以情调(mood)?主的轻薄短小作品。这种创作形式应该和这类作品经常在通俗杂志上刊登有关,例如《良友》画报和《妇人画报》。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主题上的变化:相对於创造社的色慾解放/国族解放想像,新感觉派作品则淡化(或忽略)国族想像,侧重描写都会人生的色慾
热女:洋场都市里激进的女权实践者——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一类人物
作者: 孙国华   来源: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女权实践者   热女   洋场都市   新性道德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塑造的“热女”群像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人物的特殊类型。热女是洋场都市里激进的女权实践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洋场都市日臻西化,欧风美雨加速中国都市男权制社会“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新性道德理论嫁接在妇女解放运动上造就了“热女”这一类都市新人。新感觉派作家把热女推上文学舞台的一大意义,正在于通过准确把握和展示一类新的现代都市女性在情爱与性爱上女权意识的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拓展了新文学所开创的“妇女解放”的主题。
现代性爱与性爱中的女性——也谈新感觉派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刘呐鸥   性爱   穆时英   施蛰存   女性  
描述: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试论新感觉派三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两面性   寂寞与孤独   新感觉派   性感   心理分析   荒诞   放荡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模式风靡一时。新感觉派的作家以描写都会生活和都会文化尤以描写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见长。本文以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例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感受作家深藏于形象背后的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困惑、迷茫。
解析川端康成《雪国》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萌萌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新感觉派   人物角色   象征手法   《雪国》   劝服   日本著名作家   岛村   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雪国》等三部小说成功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不仅是本国,乃至世界都对他与他的作品充满浓厚的兴趣,并给出相应的评论。《雪国》仅是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中一部作品。小说中主要描述了三次进入雪国的岛村,以此为主线,讲述岛村、驹子、叶子、行男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每个人之后的命运,每个人最后的结局也不相同,岛村最后离开了雪国。小说中也介绍了围绕岛村的两位女性,她们的性格明暗分明,而且她们都非常美丽,一个可以形容为宁静,一个则表现为凄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