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与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觉派研究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彭小妍 

【刊名】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关键词】 菁英 新感觉派 通俗文化 海派论战 新女性

【摘要】二、三○年代上海出现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1900-1939)、穆时英(1912-1940)、施蛰存(1905),继承了创造社开创的色慾小说传统。但郁达夫和张资平除了短篇以外,更擅长中长篇悲剧色彩作品,新感觉派则完全以短篇见长,作品节奏轻快,创造了一种以情调(mood)?主的轻薄短小作品。这种创作形式应该和这类作品经常在通俗杂志上刊登有关,例如《良友》画报和《妇人画报》。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主题上的变化:相对於创造社的色慾解放/国族解放想像,新感觉派作品则淡化(或忽略)国族想像,侧重描写都会人生的色慾

【年份】1994

【期号】第10期

【页码】317-355

【分类号】0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