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感觉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新感觉派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
作者:
梁美英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文学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之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
-
作者:
刘军
段德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
都会女人
另类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另类的女性形象,奔突着一种强烈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主体精神。她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都市的精神文化,对都市的现代化、娱乐化、消费化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从新感觉派到“身体写作”:西方经验的渗透及回应
-
作者:
管兴平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西方经验
女性形象
“身体写作”
-
描述:
现代性的体验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本文分析了以资本发展文化观念为代表的西方经验,具体分析指向了文本、文学经验、人的生存体验等。其中对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进行了例证分析。
-
都市中的“自我”迷失者——谈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俊芳
鲁虹虹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人物
迷失
-
描述:
新感觉派曾风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流派。新感觉派作家成功地刻画出了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文章主要是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快节奏、机械、荒谬、支离破碎的都市生活中,他们无所适从,普遍带有自我迷失的特征。
-
新感觉派的影像式小说:评李今的《新感觉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
-
作者:
胡钉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文化语境
都市情结
影像式小说
-
描述:
李今在《新感觉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新感觉派在女性形象对电影技巧的借鉴,深入分析了好莱坞传统电影对新感觉派题材内容乃至小说整体范式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李今观点的理论意义和合理性,探讨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指出新感觉派小说的空间形式上的创新特点,由此总结出新感觉派的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影像式小说,是其都市情结的表征。
-
性别、民族与半殖民性:刘呐鸥、穆时英的都市风景线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寓言
新感觉派
半殖民地
性别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半殖民地语境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派——新感觉派。在刘呐鸥、穆时英声光魅影的都市风景线中,女性形象成为喻说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叙事图景。新感觉作家们正是通过"现代尤物"的形象构型,表达了对都市的疏离与困惑,完成了身处在西方殖民主义视阈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想象的寓言。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
-
作者:
刘军
段德泽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
都会女人
另类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另类的女性形象,奔突着一种强烈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主体精神。她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都市的精神文化,对都市的现代化、娱乐化、消费化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以女性为文本观照下的新城市新感觉
-
作者:
韩志湘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体观照
新感觉派
新城市新感觉
-
描述:
都市对人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外在生活景观的改变,而是都市生活方式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内在认知方式。新感觉派笔下,典型的女主人公被塑造为纯粹的第一批现代都市的产物,他们已经成为了都市本身,使得人们了解城市的过程与了解女性并列平行。现代城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与现代女性的形象紧紧嵌接在一起。女性成了观照这个城市的一面镜子。男女关系的对立描述说到底是现代文化中传统的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两元思维模式的一个变体,展现了他们对都市环境下城与人关系的思索。
-
异己想象: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建构
-
作者:
林霖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建构
异己想象
新感觉派
-
描述:
女性形象作为新感觉派小说叙事的焦点和中心环节,充分展示了新感觉派作家的建构能力。作为男性作家而进行的女性建构,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基于性别差异上的种种隔膜,另一方面又以他们想象力的极致演绎填补着这一空白。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这一建构的可能性。
-
论穆时英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身体
-
作者:
杨程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穆时英
身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生动而鲜活的女性形象——既有《南北极》中的底层女性,也有《Craven"A"》、《黑牡丹》中的摩登女郎,还有《公墓》、《玲子》、《第二恋》中的纯洁少女。不过无论哪种女性,要么是男性暴力发泄的对象,要么是男性赏玩消费的对象,要么是寄托男性乌托邦幻想的对象。她们的身体要么沦为了暴力的牺牲品,要么成为了物化都市的象征符号,要么因为疾病最终归于死亡。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女性,作为身体的主人,却无法主宰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一直处在男性的审视与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