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佛教对梁代宫体诗的影响
作者: 吴从祥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宫体诗   佛经   梁代  
描述: 佛教促进了人们文学观念和描写女性方式的转变,这为宫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佛经也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范例。为了使众生免于色欲的诱惑,佛经教导众生将女性视为丑陋的有害的物品,同时面对美色不失其清净心和无染心。佛教观照女性的方式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导致了宫体诗创作中情感的失落和女性形象的物化,也导致了审美距离和审美心态的产生,使得诗人创作出许多富有美的意味的文学形象。
人物形象描写: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
作者: 归青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描写   宫体诗   诗歌艺术  
描述: 诗歌与描写手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诗歌长于抒情言志,而短于描写刻画。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这是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宫体诗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铺排手法、抓特征,写细节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宫体诗之所以注重在诗歌中刻画人物,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女性的需要。而南朝诗坛的体物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宫体诗既受到赋的影响,又受到咏物诗的影响。
女性美的描摹--梁代宫体诗的一大题材
作者: 颜建华   来源: 铜仁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宫体诗   梁代  
描述: 在女性美的描绘上,梁代宫体诗继承并超逾了前代,从而使我国诗坛出现了全面而细致地描写女性形象美的诗作,形成了描摹女性美的新潮流,作者从历史与现状方面,探寻了这一新的创作取向之成因,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分析了梁代宫体诗人笔下的女性形象美,并认为梁代宫体诗在中国诗史上亦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女性:宫体与花间
作者: 傅蓉蓉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间词   宫体诗   女性范型  
描述: 宫体诗与花间词都以女性形象为其表现中心,但两者在形象塑造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较后者表现为更大程度上人的“物象化”,后者较前者则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与放荡化特征。通过对这两组文本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特定的时代诗学范型、宗教文化、艺术审美观以及文体特质对意象塑造的决定性影响。
宫体诗中女性美研究综述
作者: 陈思瑞   来源: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女性内在美   女性外在美   宫体诗  
描述: 宫体诗中的女性美存在类像化特征,并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近年来,学者们对宫体诗中女性美的研究深入而广泛。研究表明:不仅丰富了宫体诗的研究成果,而且为中国古代女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体规范下的艳情文学观──《玉台新咏序》和《花间集序》的选本批评
作者: 黄雅莉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间集》   选本批评   《玉台新咏》   宫体诗   艳情词  
描述: 从《玉台新咏序》与《花间集序》观之,《玉台新咏》与《花间集》的产生,既有“诗道不出乎变复”的历时性原因,二者以艳情主题、女性形象、情采诉求之“变”实现对正统文学的悖逆;也有“群体的选择与互动”的共时性时空背景,二者都产生于衰世乱局的宫廷与贵族文人的文艺沙龙里,相对于胡夷里巷歌谣或敦煌民间曲子词,是雅文学。《玉台新咏》与《花间集》娱乐、抒情、审美和重视读者的价值取向,丰富和发展了文学的功能。《花间集》对《玉台新咏》的接受,是艳情话语在特定时空中的影响效应,完成了对《玉台新咏》的反思和超越。《玉台新咏》和《花
宫体诗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之别
作者: 李倩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言诗   刘师培   齐梁时期   南朝   女性形象   宫体诗   诗体   乐府民歌  
描述: 宫体诗是活跃在南朝齐梁时期约100年间的一种以描写女性容貌、举止、神态等为主要题材的诗体,它的产生无疑有南朝乐府民歌提供的诸多因素。正如刘师培云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谏自昔。晋、宋
浅析张正见诗歌艺术特色
作者: 郭青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艺术表现力   近体诗   咏物诗   无为   诗歌创作   乐府诗   文学史   宫体诗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梁陈时期的张正见乃是一位存诗颇多却又很少被人提及的诗人。由于后人对于梁陈诗歌持有偏见,故而其诗多有不闻。张正见存诗约94首,几乎占去陈代留存诗歌总数的1/5,虽然多为应制之作
试论李贺女性诗歌的审美特色:与宫体诗相比较
作者: 龚慧兰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生活环境   描写   李贺诗歌   女性诗歌   诗歌传统   宫体诗   女性形象   诗歌艺术   贵族女子  
描述: 一、女性类型李贺诗歌中描写女性的作品数量较为丰富,所描写的女性类型也呈现多样性。据统计在其200多首诗歌中,有80多首诗直接或间接的写到了女性。例如关于娼妓的诗歌就多达20首,如《七夕》、《大堤曲》、《苏小小墓》、《洛姝真珠》、《申胡子觱篥歌》并序、《恼公》、《追和何谢铜雀妓》、《花游曲》并序、《牡丹种曲》、《石城晓》等。此外李贺还在诗歌中描写了贵族女
白居易女性诗歌社会内涵初探
作者: 李雷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居易   《琵琶行》   《井底引银瓶》   女性诗歌   社会内涵   白氏   女性形象   女性主题   宫体诗  
描述: 白居易女性诗歌社会内涵初探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