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作者: 魏德   单万里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地利   中国   电影评论   人物形象   对比研究   女性  
描述: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作者: 龚高叶   来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书写   神性   扶桑   凡俗性   王葡萄   性别意识   女性  
描述: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
尼克森的《地域》
作者: 林路   王以素   来源: 摄影与摄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地域   画面   拍摄   人物肖像   女性  
描述: 男性气质的女性形象。甚至根据文字的介绍.这些女性大多是带着许多孩子的寡妇.却显示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以姿势和细节所展示的视觉语言.使人解除了心理戒备。的确,细节和构成往往会成为作品的中心。
张艺谋电影中被压抑的女性群像
作者: 万良慧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权力   意义   压抑   女性  
描述: 张艺谋多部影片中塑造的蔑视传统礼教、反抗封建道德的叛逆女性在银幕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是作为物化的符号及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在封闭的生活空间中被父权与封建礼教压抑着。她们渴望生命
蘩漪与伯莎·梅森的比较研究
作者: 于洋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蘩漪   比较   伯莎·梅森   社会文化   女性  
描述: 蘩漪与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在两部作品中都属于被压迫的女性形象,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之下,她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旗袍:传统技艺绽放的艺术芳华
作者: 王静雯   来源: 东南置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艺术   传统技艺   中国   旗袍   穿着   女性  
描述: 东方美人的柔雅韵致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华装绮丽、风姿绰约——这穿着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百年来已成为东方女性
希腊女神与红楼女儿性格探源
作者: 姚熙绒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希腊神话   性格   女性  
描述: 《希腊神话》和《红楼梦》作为中西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作品,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两相比较,女性形象的深层次刻画几乎是两部作品不容忽视和不容小觑的关键力量之一。本文旨在两相比较的基础上,做以下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女性生存意识比较
作者: 乔菁   黄德志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张爱玲   比较   王安忆   小说   女性  
描述: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
女性的回归与选择——美国当代电影中的保守主义倾向
作者: 王虹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传统   保守主义   解放   回归   女性  
描述: 的同时,倾向于反应和推动着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回归。从《克莱默夫妇》、《时尚女魔头》和《身为人母》等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女性主义解放思潮的反挫。保守主义思想不仅
试论《花之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刚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梦   传统   破灭   《花之寺》   解放   女性  
描述: 凌叔华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五·四”转型期中国家庭女子的思想状态和生存处境,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人物世界,丰富了文学创作,也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女性的认识。那个时代女性的不幸引起我们的同情,同时也思考妇女解放问题。
< 1 2 3 ... 231 232 233 ... 266 267 2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