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想特点
作者: 单雪梅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主义思想特点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描述: 凯特·肖班的《觉醒》是美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经典。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通过分析主人公与同性与异性的关系和她的自我意识从萌发、增强到窒息的过程 ,阐述该小说揭露的社会现实和所体现的女性主义特点 ,探讨《觉醒》在当时社会和现代语境中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概论
作者: 吴艳华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人学立场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行走在边缘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窘境   身体写作   消费文化   女性文学  
描述: 五四文学革命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文化氛围,最初的女性文学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呈现开放宽松的格局,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译介到国内,对我国的女性文学有较深的影响。90年代,随着商业进程的全球化,中国女性文学一度出现了高潮,令人们欣慰的同时,女性文学也走入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窘境,也引发了人们深层的思考。
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略论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纪之交   女性文学   研究  
描述: 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在实践、探索中走向丰富和深邃。所取得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多维理论视野的初步建立 ;二是本领域基本概念的辨析和理论资源的清理 ;三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动态把握及其本土适用性的探询 ;四是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的探讨 ;五是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附庸与裂变:十七年女性小说中的成长叙事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十七年”   叙事   女性文学  
描述: 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十七年"的女性小说主要描述"爱情——革命"对立中女性解放与成长的故事,但在革命叙事中仍然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体现出从主流话语向女性话语裂变的特点。
为内心写作——林白论
作者: 张敏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林白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是一位生命本真的诚挚诉说者,文学是她本人和女性实现自我救赎与超越的方式。
战争与20世纪40年代女性文学
作者: 李奇志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写   战争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40年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书写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核心内容。这种书写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以丁玲、草明等人为代表的充满民族国家意识的战争书写;以陈敬容、萧红等人为代表的注重对现实的沉思默想的战争书写;以张爱玲、苏青等人为代表的关注日常生活的战争书写。三种形态的女性战争书写各有其主要特征和意义,之所以出现这三种书写形态的原因在于:战争对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及战争对男女性别的现实要求。
“给予”——拯救灵魂的力量:浅析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中的生存与爱情
作者: 王璐璐   来源: 三江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与爱情   《厨房》   吉本芭娜娜   女性文学  
描述: 《厨房》是一部写关于成长的小说,在失去最后一位亲人后,厨房给予了女主人公美影生存下去的力量。而祖母旧相识雄一的出现,则带给了美影灵魂上的救赎。厨房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真正拯救女主人公美影的,是一种叫做"给予"的力量。
女性自我的建构:当代女性书写的主体呈现及其内涵
作者: 冉小平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自我   性别文化身份   女性文学  
描述: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女性书写者对女性主体性的探寻呈现出不断变化深入的态势.即从张洁、张辛欣"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到王安忆、铁凝对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性的探寻,到林白、陈染文本从个我隐秘的生活、心理层面对性别个体女性自我的追问,再到王安忆<长恨歌>在一种平易的日常状态中展现女性个体生命的世俗形式及意义,营造一个世俗、民间的女性自我.
捣麝成尘香不灭——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作者: 付静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嬗变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初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沉闷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喊出了石破天惊的解放之音,这声音的出现标志着长期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终于再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女性意识开始勃兴。但现代文学30年所处的历史本身是一个多事之秋,在时代风雨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现代女性意识的嬗变呈现出了纷繁芜杂的局面。
< 1 2 3 ... 75 76 77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