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研究
作者: 罗庆丽   来源: 速读(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位   女性文学   英美文学   成就  
描述: 英美文学是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与成就,为世界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高速发展,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甚至于整个世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文学爱好者,文化研究者。研究关于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女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校女医学生人文情怀建构方法研究: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角
作者: 安玮娜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情怀   女医学生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医患矛盾日趋尖锐的今天,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已迫在眉睫。医学生中女性占据了绝大多数,教育和引导好女医学生意义重大。本文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角,以女作家的人生和创作体验为范本,尝试从"孕育"、"母性"、"坚忍"三个主题的文学作品切入,通过鉴赏品读,探寻女医学生人文情怀建构的有效途径。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文学生态角度的考察
作者: 曹慧敏   陶慕宁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文学生态  
描述: 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女性作家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骤增,出现了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峰。明末清初,以女性作家群体为中心的文学生态逐渐形成。在此时期,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不再囿于闺门之内,女性创作群体不分阶层融合起来,文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元,为女性文学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明清之际的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红罂粟丛书”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生产
作者: 周根红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出版机制   红罂粟丛书   女性文学  
描述: “红罂粟丛书”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丛书,并成为1995年后女性文学丛书出版的范例。“红罂粟丛书”开启了出版市场的女性文学丛书路线和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消费,为文学出版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启蒙作用。然而,随着出版市场对女性作家过度的商业征用,女性文学开始走向衰退。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
作者: 郑珊珊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古典语境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
作者: 刘钊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理论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是当代文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应遵循开放、多元的原则,总结20世纪以来本土性别批评和女性文学史写作的经验与不足,以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为理论参照,又要避免受到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制约。针对古代妇女文学、现当代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三种形态,厘清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的命名依据,尝试在女性文学理论的范畴与方法上进行探讨,追求男女平等的两性和谐文化目标。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
作者: 任洪玲   王彦军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文学   弱势   女性文学   生成  
描述: 吉尔·德勒兹“弱势文学”思想中的弱势、生成、辖域化、解辖域化等重要概念是理解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辩证互动关系的关键词。女性文学与弱势文学存在某种暗合,是作为一种“弱势文学”的存在,这主要体现在生成—女人、女性文学作为弱势文学的三种特征、女性文学中语言的弱势化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弱势文学而存在的表征将为女性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路径。
梳理与反思:20世纪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女性文学之互动
作者: 张学敏   马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互动关系   女性文学   梳理与反思  
描述: 20世纪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女性文学的互动经过了维新与启蒙、革命与救亡、新生与徘徊、发现和体验四个阶段,在女性文学视域下审视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既可看到中国妇女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经历的艰难曲折,也可认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达到的高度和留下的遗憾。
政治·个人·性别——“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多元话语现象
作者: 李海燕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多元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十七年"文学中女作家在文学政治化体制的强制规训下普遍倾向于政治话语的阐述与表达,"十七年"女性文学因此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女作家们的知识分子情结驱使她们选取知识分子题材、书写人情人性、传达批判精神,五四个人话语在她们的文本中不时闪现。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则驱使她们不自觉地选择日常题材、关注女性命运、聚焦情欲叙事,她们的文本因此呈现出相当的女性话语特征。于"十七年"女性文学而言,国家政治话语无疑处于叙述的中心,但个人话语、女性话语也在叙述的边缘发出自己的声音,"十七年"女性文学表现出多重话语纠缠的复杂
“日常生活”与女性文学史的建构
作者: 陆兴忍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史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积累下的丰厚资源和传统,这是有别于男性的叙事传统和资源。立足于日常生活视角进行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突破男性中心观念和题材等级观念的局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认识许多被主流男性批评遮蔽或歪曲了的女作家、作品,有时甚至从根本上扭转主流男性批评的定见,还女作家、作品应有的面貌和地位。因此日常生活,应该是寻觅女性文学传统、建构女性文学史和重构文学史的一个有效参照视角,它对于发掘女性生命价值及其人文内涵以及梳理、总结、建构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诗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 1 2 3 ... 15 16 17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