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半边风景:女性文学的散点扫描(下)
作者: 张志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流派   性文学   《长恨歌》   池莉   文学探索   王安忆   女性写作   叙述方式   张贤亮   铁凝  
描述: 爱与美的颓败与重建(上)女性写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批在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作家的新变化。在理想主义高扬的80年代,女作家们在为以社会变革和文学探索的潮流推波助澜的同时,也深情地吟唱着爱与美的赞歌。对于未来的期望,对于改革前景的憬憧.使人们对现实所面临的困难和坎坷,无所畏惧。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展开,它向人们所索取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
作者: 田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意识   叙事方式   玫瑰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铁凝   女性主义   历史阶段   中国女性  
描述: 铁凝从最初的《哦,香雪》,到《玫瑰门》,再到《笨花》等作品,贯穿新时期到转型期再到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卓立文坛。而回溯她的文学之路,我们看到了铁凝的求索之途,其实是充满诸多变数的。无疑,1988年的《玫瑰门》是铁凝叙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与有效的转身,一改之前的从容、淡定与柔美,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揭示形形色色的女性,颠覆了把女性神话化的男权文化策略,拆解了母性神话的幻想,直逼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当然,铁凝从《哦,香雪》的“清纯”到《玫瑰门》的“世故”,引发了读者群的严重分化与狂
先锋的身体到工具的身体:从90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身体写作"谈起
作者: 王利华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身体写作   当代文学   卫慧   文学创作   陈染   文学思潮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只要是对当代文学稍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意识到,在当代的文学文本中,身体被吹捧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地位,到处充斥着被各种欲望鼓动和扭曲身体的魔影。"除非你叙述身体的故事,否则文学创作已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情形引起了多方的焦虑和关注,道德家们的激烈的言辞痛诋,商业媒体的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
作者: 顾梅珑   梁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年代   女性意识   内省   姿态   女性创作   和扩张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出生  
描述: 女性写作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是90年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男性话语体系、父权制价值中心、社会化宏观叙事第一次受到了来自边缘的个性挑战。然而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不同的特殊矛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文本与审美倾向都极为相异,形成了不同的女性神话。本文以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代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姿态为关注点,总的说来,60年代出生的女性创作总体是一种躲进小屋充满哲思与隔绝的内省姿态,70年代出身的女性创作却愿意面对世俗,展现出略带孩子气的率真迷茫的扩张。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文学是一代人的心灵
《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思维嬗变史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史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女性文学”   嬗变   女性写作   文化思维   西北师范大学  
描述: 西北师范大学刘洁教授著《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思维嬗变史论》一书,2008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探讨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化思维,既集中于对中国女作家创作的分析解读,又与当下女性文学的研究有所不同。立足现
女性视角与夏娃形象的改写:读濮舜卿剧作《人间的乐园》
作者: 左怀建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女性视角   形象   上帝   五四时期   女性写作   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夏娃  
描述: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濮舜卿的剧作《人间的乐园》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佳构。最早收入作者1928年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名剧作集(作为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刊第七种),1935年收入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卷。《大系》该卷导言指出,这部作品和侯曜的《山河泪》均成为当时校园剧的代表。作品的魅力和艺术可阐释空间在于,虽写自五四时期,但并
女性散文诗的主流意识——兼论宓月的散文诗
作者: 文清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情感   中国文学   性文学   兼论   女性语言   理想性   女性话语   社会地位   女性写作   女性解放  
描述: 女性在封建枷锁下只作为家庭主妇和生儿育女的工具。从父系时代起,其话语权历经几千年漫长历史演变,虽然有所改变,但社会地位与女性话语权仍然弱小,这种性别的差异桎梏了女性语言。总体来讲,是男性创造着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文明,真正的女性解放也只有近百年的时间。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天空只是一颗微小的星星,其成就,
“嫘斯嫔”情结与90年代女性写作
作者: 胡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人与人   文化秩序   女性主义批评   陈染   女性写作   作品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男性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著述中,“嫘斯嫔”(Lesbian)意为“女同性恋”。Lesbian源出于古希腊人对女同性恋者的称谓,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这个词区别于男性同性恋(gay)。对于“女同性恋”,莉莲.菲德曼解释说:“‘lesbian’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互相保持着强烈的情感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能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里奇也用这一术语来描述自古以来在妇女群中天然生成的认同感,她认为这个术语可以泛指:“妇女共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
作者: 顾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三个时期   女性立场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北极光   自审意识   审美理想  
描述: 梳理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女性写作有着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一是对男权文化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的反叛与颠覆,一是对女性自身文化痼疾的冷峻审视与批判。以历时性的眼光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三个时期,张抗抗的作品表现出从人道主义价值探寻、理想主义话语倾吐到人性丰富、和谐的精神性寻觅过程。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序列有如镜像一般清晰地映照着新时期的文学流变,准确生动地切入着当下的文化语境,因此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象征行为’的现实寓言”①。不仅如此,作家力图
女性的呼声:《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陈瑜   杨欧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夫   等级对立   父权制社会   女性主义解读   意识流小说   双性同体   女性写作   拉姆齐   性别意识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凭借自身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旨趣,尝试理解作者的女性写作观。
< 1 2 3 ... 27 28 29 ... 36 37 3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