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时空中的女性异质性——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作者: 张娜   来源: 传播与版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维度   贾樟柯电影   女性人物形象   时间维度   代际差异   阶层差异  
描述: 电影叙事被社会文化所规范,与此同时,电影叙事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意识。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处在当代中国经验背景之下的,选取代表性的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式分析,分别以贾樟柯电影《二十四城记》和《三峡好人》为例,解析时间维度中的女性异质性(即代际差异)和空间维度中的女性异质性(即阶层差异),以正视女性群体的内部差异,而不是把她们简化为一个同质的群体,才可能探索多维度的女性发展路径。
谈海明威小说中弱势女性人物形象——以凯瑟琳和玛利亚为例
作者: 梁华蓉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利亚   凯瑟琳   武器》   女性人物形象   《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   《永别了  
描述: 通观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不难发现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确实不够丰满,并具有“妖女”和弱势女性的两极化倾向。在塑造后者这一类人物形象中,海明威具有鲜明的男权主义思想,在此思想的统摄下,这些美好的女性人物也被蒙上了一层缺乏自我、甘居弱势的色彩。以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为例,立足文本,解读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凯瑟琳和玛利亚这两位弱势女性人物形象。
〈古事记〉中卷之女性人物形象-以富登多々良伊须々岐比売命、沙本毗売、神功皇后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大日本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本毗売   形象   女性人物形象   富登多々良伊须々岐比売命   神功皇后   皇后   古事记  
描述: 〈古事记〉中卷之女性人物形象-以富登多々良伊须々岐比売命、沙本毗売、神功皇后为中心
王安忆九十年代以来几部长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作者: 毕红霞   来源: 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   比较   女性人物形象   长篇小说   价值   城市  
描述: 本文旨在对王安忆九十年代至今的四部长篇小说<长恨歌>、<妹头>、<富萍>和<上种红菱下种藕>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这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成作于1995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它们是王安忆近些年的主要长篇.
茅盾“红学”手稿首次露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小说   《红楼梦》   女性人物形象   手稿   文学大师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  
描述: 近日,某记者在浙江桐乡档案馆采访时,惊喜地从茅盾之子韦韬最近向该馆捐赠的茅盾手稿中发现一部完整的《(红楼梦)笔记》手稿。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中国现代公认的文学大师,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绝非“业余”水平,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的一次宴请中,他就曾应郑振铎、夏丐尊等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文学评论界也普遍认为《红楼梦》影响了茅盾小说中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第一段]
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人性回归:写在中国首届歌剧节开幕之后
作者: 彭梅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中国歌剧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角色   歌剧创作   女性形象塑造   人性化   人性回归   女大学生   女性主义  
描述: 2011年11月6日,中国首届歌剧节在福州开幕,从11月6日到11月30日,整个歌剧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上演了16台歌剧,堪称我国歌剧艺术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在这16部歌剧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品都是以女性形象作为歌剧的主人公的,在女性形象塑造上,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人性化的回归。 一、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回顾 自从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都占据主流地位的,从黎锦晖对歌剧的探索开始,在他的《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中,都是以女性作为歌剧主人公。而
安部公房小说中女性形象寓意浅析
作者: 孟晶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态度形成   男主人公   写作过程   是安   女性人物形象   日本传统   行为形成   尔玛   线式  
描述: 安部公房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描写着墨较少,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总是与轮廓式描写的女性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女性人物又起到连贯故事情节的作用。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探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寓意。(1)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点线式构象方法,是安部在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塑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绘
作者: 孙萍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红高粱   莫言小说   女性人物形象   中国乡土   传统女性形象   文学殿堂   语言艺术   女性形象塑造   形象描绘  
描述: 引言从乡村走出来的莫言,有着一颗谦卑的心,他对中国广袤的乡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基础,铸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殿堂。莫言有着独特的东北乡土语言气息,他的家乡高密东北乡的土壤里孕育着丰厚的语言艺术魅力,从而让其小说创作获得了巨大的原动力。在他的作品中
莎士比亚悲剧女性形象塑造人文主义分析
作者: 杨晓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主题   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理想   麦克白夫人   女性人物形象   李尔王   女性形象塑造   夫妻关系   莎士比亚悲剧   哈姆莱特  
描述: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标志着作者对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人生残酷的现实的深入思考。他的悲剧主题是表现人文主义理想同残酷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友谊、爱情、婚姻、家庭等把这种矛盾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揭露出黑暗罪恶势力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灾难,表现更广阔、更深刻、更复杂的社会内容。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白惠   杨淑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斯特拉特福   女性人物形象   新兴资产阶级   喜剧作品   人文主义思想   形象解读   鲍西娅  
描述: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1564年4月,他出生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个市民家庭中。父亲是一位经营羊毛和皮革的商人。在莎士比亚七岁那年,被家人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学习,经过6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而且对拉丁语和希腊语也有了了解。后因家庭原因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