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49 条
-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
作者:
柴鹏举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社会生产
审美诉求
经济改革
电视广告
思维观念
特定语境
传统女性形象
性诉求
形象建构
-
描述:
消费文化的迅速崛起对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乃至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电视广告作为消费文化的产物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同时,电视广告也成为判断特定时代、特定语境中消费文化导向的参考。一、消费文化与电视广告的结合我国“消费文化”的出现是与近三十年来的经济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并逐渐有受其制约的势头。所谓“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
-
安部公房小说中女性形象寓意浅析
-
作者:
孟晶
来源:
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态度形成
男主人公
写作过程
是安
女性人物形象
日本传统
行为形成
尔玛
线式
-
描述:
安部公房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描写着墨较少,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总是与轮廓式描写的女性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女性人物又起到连贯故事情节的作用。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探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寓意。(1)女性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点线式构象方法,是安部在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塑
-
90年代电影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屈雅君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主体
90年代
女主人公
张艺谋
独身女人
电影作品
传媒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90年代电影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屈雅君90年代中国的电影市场,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变化,经历了一系列令人难辨方向波动后,才现出一个大致轮廓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至少有三道不同的风景交替呈现于银幕之上。第一类是肩负着政治使命的,处于权威地位的,掌握着主...
-
女性形象与文化叙事
-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学术季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商业主义
意识形态
张艺谋
女性类型
社会文化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社会变革
-
描述:
本文认为,当代女性在一个不为注意的倾刻已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当一部分的女性在社会生产的重组中处于劣势、被判“出局”之时,一部分的“女性”却奇迹般地崛起:从大众传播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到种种关于“女人味”的解说,“女性”无所不在。然而,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这一“崛起”,并非代表了她们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相反,却可能只是呈示了一种“泡沫”式的缤纷和虚假的“女性主体”。事实上,自80年代末以来,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及其有关的种种话语,不仅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纳入了商业主义的运作机制,而且成了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和现
-
纯男性场域内的女性主义路径纯男性场域内的女性主义路径——以韩剧《成均馆罗曼史》为例
-
作者:
彭流萤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女性主体
女性生命
成均馆
女性身份
貂蝉
芙蓉花
女性解放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试以剧中男女主角为中心,从男性场域的无心进入与女性意识的被救,男性遭遇性别伪装被蒙蔽的情感表达,在性别力量博弈下女性形象变迁和两性生活空间重构,男性推动下对女性身份的修补和鉴别,男性中心标准的荫庇与女性解放的迷途等方面来实现女性主义多维路径的探讨。一、性别附属的隐忧与女性的非自主觉醒剧集开篇出场的金允熙女扮男装在借书房替人抄书为生,以照顾母亲和生病的弟弟,女扮男装是她不得已的伪饰,当时社会对于出门游荡于外的女性
-
潘金莲影视形象与女性性别歧视
-
作者:
郭安
郑燕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性话语
性别歧视
视觉景观
母题
杀夫
女性叙事
阐释空间
性别观念
男性中心
-
描述:
潘金莲作为"具有其心理的一切错综的人",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强大的阐释空间。潘金莲形象妖艳、淫荡、恶毒,具备"美而坏"女性叙事的一切想象,潘金莲"失配、乱伦、杀夫、杀嫂"[1]的故事原型充满
-
《秀拉》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姚蕊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写作手法
黑人民族
生活道路
黑人女作家
《秀拉》
黑人女性
女性叙事
莫里森
牺牲精神
-
描述:
在《秀拉》这部著作中,莫里森通过书写女性独特的欲望以及感情,来阐明女性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颠覆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定义,赋予女主人公秀拉勇敢、自我的特点。文章中秀拉利用身体来征服男人,获得主动,从而映射出黑人女性打破传统,获取主动和自由的信念,通过对女性主体身份的确立,来影响整个民族的意识,从而获取整个黑人民族性地位的确立。一、《秀拉》中的女性形象(一)秀拉的女性形象秀拉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书的扉页,作者把
-
大革命时期建构的两种并立的女性主体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国族主义
政党政治
文学作品
国民党
妇女解放运动
主体建构
大革命时期
自我建构
女性形象
-
描述:
林丹娅、周文晓在《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革命期间(1924—1927)改组后的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妇女部,首开妇女解放运动与政党政治之合流,从而有思想有组织地从国族主义与政党利益出发对女性进行主体建构。而这一建构并非是单一与固定的,而是多元与变化的。它一方面影响了文学作品中
-
毁灭与重生的象征:韩立东《南屯女人》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丙珍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主体
农村女性
性别化
后殖民
女性主义解读
中国当代社会
女性主义文学
寻找自我
李树
-
描述:
韩立东是一位大兴安岭地域作家,女性是其小说的重要表现题材。2010年2月,《南屯女人》发表于《岁月》,小说以南屯为背景,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之间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以这个家庭三个季节的变化为叙述背景,围绕着娟子、李树生和赵铁胜之间的关系,塑造了从野性、认命、屈从到反抗传统、争取独立、追求自由与确认自我的中国农村女性形象,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具有觉醒意识的农村女性的心理变化。《南屯女人》是地域女性主义文
-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
-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歇斯底里
菲勒斯
父权体制
诉求模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 焦虑与歇斯底里话语,一种消极模式的反指涉 在自成一格的阴性书写中,张爱玲大量书写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历史处境,诉说的虽是充满压抑和歇斯底里的语言,却避免了被虚构的女性神话所粉饰掉那个时代的真相,表达了女性真实的身份和地位——以不堪的历史去诉说女性不堪的命运。这种反传统男性本位的角度,自然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更何况她采取了一种女性独特的观照方式切入她的小说世界。她那以女性主体的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女性边缘意识的诉求模式,在此成为一种消极倾向的反指涉。这是由于张爱玲的小说遵循了反批判与反载道的边缘论述,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