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他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 条
-
论20世纪初的中国翻译文学与性别
-
作者:
罗列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文学
他者
自我
性别
-
描述: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翻译文学被当作启蒙和教诲的工具而得到大力提倡,与此同时,女性也被推向中国历史的前台。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文学出现了“写情”和“女性”题旨作品的广泛流行。翻译文学作为当时输入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介质,引进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异国人物形象,其中各种西方女性形象的输入激发了国人对新型性别秩序的想象和重构,翻译文学成为性别话语交锋的斗争之场。
-
自我与他者——奥斯丁小说的一种观照
-
作者:
陈传芝
来源: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简·奥斯丁
自我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奥斯丁小说两性之爱的描写,实际上体现着对自我的理解。自我是在关注"他者"需求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女性长期以来的"他者"地位的矫正,应是在尊重现实和历史的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女性的自我,一位女作家的自我,是在坚定地捍卫自我意识的前提下,与周围的"在者"进行精神情感交流而实现的。这正是奥斯丁小说的女性话语的人文道德性和优雅。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郁达夫《沉论》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权主义倾向
-
作者:
孟蓓蓓
来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他者
女权主义
夫权文化
-
描述: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
试析作为“他者”的女性与女性文学形象
-
作者:
赵江予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他者
女性
-
描述: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是缺席的,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同时女性的历史也是男性的创造史、书写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由于男性在塑造女性时,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
-
论池田大作的妻子幸福观——兼与托尔斯泰作比较
-
作者:
陈爱香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宗教情怀
妻子幸福观
-
描述:
池田大作与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都面临着家庭解体的危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家庭秩序的重构之路,试图通过对妻子幸福内涵的界定来重建幸福完满的家庭。他们为女性建构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存在,也为女性摆脱家庭、事业两难境地设计了一条理想之路。他们所界定的妻子幸福的内涵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前者推崇的是“男女同尊”的佛教女性观,而后者是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
-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
作者:
黎会华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他者
父权文化
女权主义
-
描述: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因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
言说“他者” 言说自我——张爱玲笔下的外国人形象
-
作者:
韦莉莉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张爱玲
他者
-
描述:
在张爱玲笔下有一组活生生的外国人群像。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 ,张爱玲以亲善的态度关照这些男性和女性形象。任何形象都是作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集体想象物。张爱玲出身于日渐衰落的豪门望族 ,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 ,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作家 ,同时她又是一位女性作家。这决定了她无时无刻都在以这种写作身份和视角阐释她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形象 ,从而为现代作家表述现代生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
1
2
3
...
7
8
9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