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三代人的历程:试析莫里森《宠儿》中黑人女性主体身份的建立
作者: 杜宇航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身份   自我意识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描述: 《宠儿》中三位女性形象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完整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最终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莫里森在创作中描述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其目的是去唤醒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政治主体意识,使其在社会政治上确立应有的地位,走向社会中心。
生态女性主义视镜中《紫颜色》女性主体建构
作者: 李卓   陈许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身份   建构   《紫颜色》   生态女性主义  
描述: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赛珍珠和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对比研究
作者: 王春艳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论定性   主体身份   流动性   异质性   女国民  
描述: 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
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慈悲》女性群像研究
作者: 刘海杰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主体身份   《慈悲》   女性群像   女性主义  
描述: 托尼·莫里森用新作《慈悲》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持续关注,作品着力塑造的几个主要女性形象构成男权社会中“边缘”“他者”的集体映像。她们在伦理选择的漩涡激流里不期而遇,并因此浸泡于身份认同的焦虑之中苦不堪言。社会认同缺失的大背景使自我认同的诉求破土萌发,女性主体的身份建构过程也随之而来。
“女性书写”的主体(性)悖论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身份   他者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创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文回顾"女性书写"的概念沿革以及该术语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译法对原有范畴所做的挪用。研究表明,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凸显,虽然为女性创作进行了话语模式和言说方式的理论化构建,促进了女性运用语言表达女性经验、女性欲望和女性诉求,但是,女性在父权文化所处的他者地位同有能力言说或书写的主体身份之间构成冲突,后现代语境中处于不断建构过程的主体身份,又由于其内部的阶级、种族、民族、地域的差异变得更为复杂而多元,加剧了女性书写的异质性内涵。
“疯狂玛格”:神话窥破之后的镜城突围
作者: 闫红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主体身份   社会经济转型   现代性   诉求   作品   突围   女性文学   疯狂   铁凝  
描述: “疯狂玛格”:神话窥破之后的镜城突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