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裂变:从性别角度看演员群体的兴盛与衰落
作者: 陈晓云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角度   中国电影   张艺谋   电影表演   女演员   兴盛与衰落   刘晓庆   国际电影节   女性形象   男演员  
描述: 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并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化,然而,女性特有的荣光总是被男性高大的身躯所淹没,以罗丹和他的情人为原型拍摄的影片《卡米尔·克劳黛尔》曾经指涉了这一主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这种矛盾更深刻地存在着。无论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艺术作品中,男性总是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男儿当马革裹尸还”曾经是古代士大夫们毕其一生的追求,而女性则被限定在家庭、儿女的日常琐事之中,“女主内而男主外”的观念至今依然根
影视圈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电影   最佳女主角奖   艺术处理   甲方乙方   发行放映   威尼斯电影节   人物塑造   电视剧创作  
描述: 电视剧《水浒传》力求“三突破"《水浒传》力求在三方面有所突破:一,突破原著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写;二、突破武打的单调草率;三,打破虚假的艺术处理。作为搬上屏幕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最后一部,力争超过前三部的水平,既忠于原著又不囿于原著,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爱看,编剧冉平、杨争光在人物塑造上大胆打破“淫夫荡
2010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电影   中国电影   唐山大地震   发展现状   电影产业   采访者   生平与创作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整理  
描述: 2010年总目录
《艺术广角》2011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精神家园   文化批评   中国电影   文学精神   文艺批评   新时期   艺术   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学术前沿文艺批评的立场和浪漫主义的路向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后现代话语的博弈——大众文化症候的话语解析 文学现象与文学史的构成与装置 新时期以来文学评价制度研究述论 “80后”文学批评亟需结构性调适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1—6期(总67—72期)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中国电影   电视媒体   电视电影   传媒   浙江   媒介素养教育   女性形象   理论与实践   人际传播  
描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1—6期(总67—72期)总目录
走向衰落的女明星
作者: 尚健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留守   中国电影   办学   年代   女明星   女演员   影视作品   空缺   女性人物  
描述: 女明星曾经是8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道夺目风景,刘晓庆、陈冲、张瑜、潘虹、斯琴高娃、龚雪、王馥荔、李羚等众多女明星所向无敌,而使男演员们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空缺,第三届
遥远的爱
作者: 老老夏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伯纳   家庭生活   中国电影   新现实主义   教授   理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色彩   新女性  
描述: 赛浦洛斯国的国王皮格马里翁是大雕塑家,因厌恶国中女子淫逸轻浮而决定独身终老,却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成的美丽少女。美神阿芙洛狄忒遂其愿,赐予该雕像生命……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创作于1912年的喜剧《卖花女》
学者戴锦华:这个时代太纠结
作者: 尹洁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第五代导演   中国电影   电影研究   大众文化   全球化   好莱坞电影   女性文学研究   知识分子   纠结  
描述: 第五代导演集体陷落,知识分子应对抗全球化而非迎合人物简介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教授,电影评论家。从事电影、大众文化以及女性文学研究。是北大最有个性的女教师之一。"我拒绝支配,也拒绝被支配。"这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对自己的评语。一个注脚或许就是她的烟瘾。采访中,她要么在说话,要么在抽烟,一根接一根。离开时,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问她有没有算过刚才抽了多少根,她不以为意地说:"不用算,我一天两包半。"脸上一半认真一半玩笑,"现在一边倒强调抽烟的危害,对抽烟的人都快构成迫害了,我要反抗。"
< 1 2 3 ...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