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张艺谋的女性情结
作者: 陈犀禾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中国女性形象   女演员   女性情结   《红高梁》  
描述: 张艺谋的电影大都和塑造一些传奇的中国女性形象有关。从1987年开始独立执导的《红高梁》开始,到年前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不但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女演员的明星梦
19世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中国女性形象   中美两国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19世纪  
描述: 自1784年中美两国人员开始有贸易上的往来之后,来华的美国人数量日益增多,美国传教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1830年2月,作为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美国公理会教士裨治文开启了美国
第60届世界小姐上海分赛区比世博知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中国女性形象   和谐共进   小姐   中国区   知识   世界  
描述: 以“美丽生活,和谐共进”为主题,第60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设分赛区,选拔“才貌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国女性形象。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王信琳   来源: 理论学习月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心理状态   中国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塑造   主体意识   人的现代化   当代女性   现代女性   辛亥革命  
描述: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女性形象王信琳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形式,而主要则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萨拉扎·班迪博士在研究发展中国家迫求现代化时说:“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感受美丽 展示风采——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在全市开展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
作者: 任莉   来源: 重庆工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重庆市总工会   形象工程   女职工   教育活动   中国女性形象   风采   中华全国总工会  
描述: 为了向广大女职工普及美育知识,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展示新时期女职工的风采.自2005年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和中国婚姻家庭“心系女性”活动组委会隆重推出的“中国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在全国10多个城市开展。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部于2006年9月5日在渝中区白象宾馆多功能厅举行了“重庆市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并举办了重庆市女性形象教育流动课堂首场模式课,由北京请来形象专家授课,由此拉开了我市女性形象教育工程流动课堂教育的序幕。[第一段]
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开课
作者: 毛劲松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课   职工代表   北京邮区中心局   工程活动   中国女性形象   女职工委员会   北京邮政管理局   教育工程   形象教育  
描述: 本刊讯 近日,“心系女性”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活动流动课堂在北京邮区中心局正式开课。“心系女性”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苏春江和北京邮政管理局各基层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活动。[第一段]
中西文学中女性形象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
作者: 李玉莲   高玉鹏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不同态度   婚姻爱情   中国女性形象   罗切斯特   丈夫   中西文学   梁山伯   未婚女子   婚姻制度  
描述: 女性历来是文学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中国文学(不包括当代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塑造了灿若星河的女性形象。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婚姻爱情生活又往往是着墨较多的一个侧面。将中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群体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二者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规定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女性的抉择和作家的倾向,从而最终形成文学形象的不同特质。本文仅就中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美国女人的“旗袍”
作者: 吕书练   来源: 作文素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面貌   大都会   美国妇女   艺术博物馆   中国女性形象   旗袍   社会风气   女人  
描述: 当香港举行首个代表中国女性形象的旗袍百年展时.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正在举行反映美国妇女精神面貌的衣着展——“美国女人:穿出国民身份”,展出自1890年以来美国妇女的衣服风格如何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气候等。
性别角色的盲区
作者: 孙绍先   来源: 社会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   生理条件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文学   生理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分工   中国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文化性  
描述: 人们在考虑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时,往往把人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混为一谈,以为人的文化性别现象是自然地附着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其实,文化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时代,文化性别基本上是由文化教条——法律的和习俗的构成的(参阅拙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例如“三从四德”。 人的生理性别是基本恒定的,人类学家证实,人的遗传特征的明显改变;大约需要5万年的时间;而人的文化性别则依时代与民族的不同相距甚远。显而易见,今天的中国女性形象,与100年前相比,共同之处很少。变
全面认识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刘海燕   来源: 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妇女   中国妇女形象   社会权利   知识妇女   地域特点   全面认识   中国女性形象   农村妇女   职业性质   职业认同  
描述: 根据中国妇女的现状,以职业性质和地域特点,可将中国妇女形象分为三种类型: 农村妇女形象——由贫困、愚昧向小康、自省发展 长期以来,占中国妇女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她们在法律上享有和男子一样、和城镇妇女同等的社会权利,但受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份权利,谈不上什么自我和个人价值的充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