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三十年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41 条
-
浅析左翼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多面性
-
作者:
力冬梅
来源:
赤子(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左翼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特殊时期—左翼电影时期。在这一特殊电影时期,女性总是被冠以"新女性"这一单一的称号。他们的形象是特殊政治文化语境下的符号,因而她们必定独立、自主、勇敢甚至代表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大无畏精神。实际上她们的形象具有多面性,她们中有独立的,也有软弱的。有革命的,也有传统的。有积极的,也有苦闷的。本文就旨在论述左翼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多面性。
-
革命的女性与女性的革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文学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三十年代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的趋同倾向是把女性形象叠印在民族危亡,阶级较量的广阔背景下,满腔热情地描写革命的女性与女性的革命。其审美呈现出粗犷豪放的总体风格。
-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来初步勾勒出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本文所侧重的角度是,社会观念对女性行为的潜在影响,女性形象的转变,由此来揭示中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转变及特征。
-
断臂之美:阮玲玉残片《再会吧,上海》价值新考
-
作者:
黎煜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电影明星
离家出走
影片
三十年代
白露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医生
价值观
-
描述:
阮玲玉饰演的残片《再会吧,上海》使用"看"与"被看"的双层叙事,将女性在都市中被消费的事实揭示得一览无余;影片先于《新女性》探讨了"倒旧不新的女性",呈现出这类女性独特的价值观;阮玲玉在影片中亦戏亦真的表演,与她生命的轨迹莫名合拍,从一个侧面解读了她自杀之谜。
-
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想像与重构
-
作者:
崔辰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百合
影像
好莱坞电影
中国片
影片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电影公司
-
描述:
在电影中,"上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和映现的城市,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且在20世纪30、40年代已孕育了中国电影的极盛期.可以说,在194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城市影像史相当于"影像上海"的历史."上海"不仅在中国电影里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成为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地域的重点.
-
浅谈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陆文采
唐京连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文学道路
呼兰河传
左翼作家
三十年代
童养媳
生死场
肖红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观肖红全部作品里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并且主要是刻划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寡妇、弃妇、农妇、佣妇、乳娘、童养媳等形象。在与肖红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就其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来说,肖红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尽管冰心、丁玲在当时已经驰名文坛,但就其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来说,肖红要比她们深广一些。这也因肖红三十年代初走向文学道路时,不仅是她个人生活最艰苦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沦陷,迫使她离乡背井,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在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作为一个进步的左翼作家,
-
试论国统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映如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作家
抗战时期
个性解放
三十年代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社会心理
国统区
审美理想
-
描述: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与五四以来文学的女性形象的联系与发展,由此考察抗战时期时代、民族、社会心理,以及作家审美理想、道德评判的微妙变化。我们把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划分了四种类型,以便于分析、研究。
-
论冰心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创作
女性题材
民族性格
三十年代
女性命运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爱”
-
描述: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从她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那一天起,便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人注目。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允分显示出被解放了的女性的文学创造力。 在冰心的创作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如果说冰心前期创作确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话,那么从三十年代开始则一攻婉约初衷而变得苍劲朴茂了。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这种嬗变,这是冰心创作中,也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
从曹禺剧作中的几个女性形象看中国妇女的觉醒
-
作者:
任少东
张紫娟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剧作
现实主义
北京人
中国妇女
觉醒
周朴园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陈白露
二十世纪
-
描述:
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在他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里,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深刻地反映出旧中国妇女所遭受的摧残与侮辱,描写了她们的反抗和逐步觉醒.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只能也必将随着人民革命的最后胜利而实现.曹禺这三部剧作所反映的二十世纪二
-
浅析《激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立英
来源: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专制制度
悲惨命运
鸣凤
牺牲品
封建专制主义
巴金
三十年代
激流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以《家》为代表的《激流三部曲》(《春》《秋》),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的怀着极大的悲愤和深刻的同情,通过众多不同阶级、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的。她们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是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们的血泪、忧伤、痛苦、牺牲,以及她们的觉醒、抗争,对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