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齐红,伍荣华,汪渊之,朱逸冰,刘蕾】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思想艺术
少女时代
女性形象塑造
娜塔莎
道德探索
-
描述:
从尼古连卡到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式主人公”虔诚的社会道德探索也是托尔斯泰的探索。从娜塔茨到马斯洛娃,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家在妇女问题上的思想轨迹。 从冲过客厅、滑脱披肩、大笑的那一刻起,娜塔莎的光彩就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她纯洁、聪颖又敏感好动。她会想象自己在月圆之夜“飞起来”,她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前世是天使,她会“从进入舞会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恋爱状态”……这就是少女时代的娜塔莎,全身心洋溢着生命的欢乐。 但作为具有强烈道德感和使命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主人公身上都负载着一定的道德和人生使命。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物化爱情的悲剧——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误区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爱玛
爱情悲剧
《包法利夫人》
-
描述: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
心灵的勘探与书写——试析女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乡村女性
心灵表现
-
描述:
女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虽然不多,但在塑造和表现时却体现出男作家所没有的优势,即对乡村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与传达,本文以罗淑、丁玲、和萧红为例分析了她们作品细腻而敏感的心灵书写,及因此而在艺术上形成的、与男作家的互补与映照。
-
女性:在“新”与“旧”之间——凌叔华小说论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凌叔华
现代
女性
-
描述: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
女性文学与文化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指向性
主持人
关键词
历史
女性
-
描述:
主持人语:如果要对本期三篇文章的共同"指向性"作出一个描述,那么我愿意选择"看见"作为关键词。三篇文章分别选择了三位女性作家作为研究个案—吴绛雪、徐小斌、林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女性—"看见"渐行渐远的历史,"看见"历史深处那越来越模糊的女性面影,"看见"女性的镜中之我,"看见"欲望、"介体"以及情感的深陷与迷离……然后经由这些看见那锁闭在社会面孔背后的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困境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下文学
女性生命
性文学
精神困境
职场小说
黄佩
存在主义哲学
救赎之路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
描述:
主持人语: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人生来就会陷入各式各样的困境:自我与他人的矛盾,自由与法则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碰撞,人类对理性、和谐的追求与自然生存有限性之间的“断裂”……而作为女性,更有一些伴随性别因素而来的个体困扰,比如身体的弱势、社会的歧视、文化与道德的束缚、男性的干涉骚扰与权力控制,以及因以上诸种原因导致的生存空间的逼仄,等等。如何面对并克服、超越这些人生的困境,对每一个现代女性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三篇文章关注的正是当下文学写作中涉及的女性困境问题。知识女性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相当程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主持人语:仅就概念而言,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文革”后的批评领域就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命名”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关乎这个研究领域的观念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女性文学研究”更多强调纯粹的文学批评;80年代中后期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将西方性别理论的诸多体系引入中国的文学批评话语,对女性“权利”的主张与强调使女性文学批评沾染了一些强权色彩;至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定义方式悄然将研究中的权利色彩淡化,性别研究的范畴
-
女性文学与文化:叶弥研究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协副主席
范小青
《收获》
性文学
文学刊物
小说叙事
中国作协
文学奖项
鲁迅文学奖
个体情感
-
描述:
主持人语:对于寓居太湖畔的叶弥来说,2014年的夏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她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在文坛最具说服力的大型纯文学刊物《收获》上发表,短篇小说《香炉山》获得国内最高文学奖项之一—“鲁迅文学奖”。现为中国作协会员、苏州市作协副主席的叶弥,当年以中篇小说《成长如蜕》惊艳文坛,十年之后,她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被中国影坛最具个性的演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困境--“书写”与“行走”:通往救赎之路-知识女性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超越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困境
行走
书写
知识女性
西蒙·波伏娃
-
描述:
今天,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尽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不平等的阴影仍然随处可见。在保持独立性与实现个体价值的过程中,她们比男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也更容易陷入某些精神的困境。如何才能让自己从困顿、崩溃、灰暗乃至绝望的心绪中摆脱出来,从而获得最后的“超度”,这是许多女性作家和女权理论家们一直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虽然尚未得出明确统一的答案,但是写出“女性圣经”《第二性》的西蒙·波伏娃以及其他一些女作家们,已经用自身的经验向我们证明:“书写”与“行走”也许是通往女性自我救赎之路的一座很好的桥梁。
-
女性文学与文化:叶弥研究---《风流图卷》:“用时代来讲述一种叛逆”
-
作者:
齐红
叶弥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图
风流
文化
文学
历史资料
采访
当事人
女性
-
描述:
2015年12月20日齐红(下文简称“齐”)于苏州对叶弥(下文简称“叶”)进行了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齐:《风流图卷》这部长篇小说关乎历史,你在写作过程中采访了许多当事人,翻阅了许多历史资料,那么,你笔下的这些风流故事是否真的有现实版本?如果有,是局部还是大部分?或是多数缘于想象与虚构?我感兴趣的是:在一个“禁止”与“压抑”的背景下,所谓人性风流是否会与一个开放的时代同样生机勃勃,只不过方式不一样(一隐一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