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观研究
作者: 杨雪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女性观   性别角色  
描述: 教育对于两性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各种价值观最直接的凭借。语文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材料更以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传递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影响了中学生对所属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现阶段,相关的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少。以往也有学者对教材中的女性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是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前人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我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厌女情结
作者: 张雪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情结   同性恋   爱情   家庭   女性主义  
描述: 英国剧作家、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威廉·索默赛特·毛姆,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其文风犀利,有着对人性惊人的洞察力。在他的许多创作中,《月亮和六便士》并没有如其他小说般收到读者的追捧,但它的价值却不可由此而小觑。小说采用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一位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人到中年突然抛弃他的家庭和事业去追求自己的绘画的理想。许多评论家都评论了小说的主题——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矛盾,理想和实物的冲突——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同。然而,毛姆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同性恋的事实,却使小说的内容远不止这
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雪晨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唐前   婚恋   小说   男性  
描述: 深入考察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先要从大量的文本资料入手,同时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作家背景的分析,全面剖析男性形象在婚恋小说中的独特性。由于男性在婚恋小说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以,对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研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前人对唐前小说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对文本的分析,对小说结构的考察,对典型女性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多从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并没有专门的著作把他放到婚恋的背景下研究。所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拟从文本入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
论《春雪》中的绫仓聪子:以“社会性别”理论和“自然景物”为中心
作者: 陈雪晴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视点   自然景物   母性   春雪  
描述: 本论文以三岛由纪夫小说《春雪》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小说中出现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女主人公绫仓聪子的人物形象。本论文的构成如下:序章:对本论文的目的、研究对象及论文构成进行概述,并在先行研究中总结前人对于《春雪》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第一章: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视点”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着重从男性角色的角度来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有必要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聪子的人物形象。第二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小说时代背景、聪子成长环境等方面分析聪子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将她与同时代的“新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作者: 徐瑞雪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演变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在男性主导的文学领域中,女性的形象一直被扭曲为两种形象--迎合男性欲望的纯洁的,天真的,温顺的“天使”形象和男性厌恶或惧怕的具有毁灭性的,恶毒的,贪婪的“魔鬼”形象。“天使”和“魔鬼”都是男性的兴趣﹑情感需要和恐惧的反映。而且,由于女性的社会边缘地位,相比男性她们接受的教育要少的多,因此在文学领域中,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文化定位一度是“另类”。文学领域对女性形象的不真实描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英国,真正的女性文学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被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黄金时期。越来
论唐代雕塑中的女性美及其表现
作者: 陈雪岩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人体美   陶俑   唐代雕塑   菩萨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雕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女性美的审美经历了一个从性生殖审美到赏观审美的历程。特别是在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大回旋之后出现了新的契机,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因此而得到空前的释放。女性形象雕塑审美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概括唐代女性形象雕塑世俗化,民族化等特点,分析了唐代女性形象雕塑的人体美、富贵美、健康美的审美取向,然后进一步着重探讨这一审美取向下的唐代女性形象雕塑的表现方法。
《诗经》时代女性审美论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美   《诗经》时代   德美   女性审美  
描述: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包括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诗篇中的女性形象,也包括男性创作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美的特质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清晰的了解人类文明之初的一个重要时期——周代社会的审美特点以及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风貌。全文将近4万字,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溯源部分。分析讨论了史前时期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女性的审美特质。从“美”“善”“好”等字源学意义、女性雕像、远古神话、原始陶器艺术等四个方面考察新石器时代女性所具有的丰硕的外形美,富有创造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性别场
作者: 孙雪梅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当代文学   性别场   三岛由纪夫   比较研究  
描述: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用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文学世界,并且用他诡谲怪异的生和惊世骇俗的死震撼了世界。人们似乎很难理解他那种沾染着血腥与野蛮的文学观念,更难理解他毅然切腹自杀的人生选择。在三岛由纪夫的身上有着太多神秘的值得探寻的东西,首先他是一个道地的日本人,其次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个性体验的日本人。因此,不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人生,都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传统的印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自己的个性特征。 结合三岛由纪夫其作品与其人,我在性别场的总
论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王云雪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比较研究   女性人物  
描述: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歌剧理念是展示和再现平凡普通的常态生活。作为一位突出女性的歌剧作曲家,其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笔下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形象。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即体现在它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上,本文以普契尼作品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咪咪、托斯卡、蝴蝶夫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方面对三个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探讨普契尼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性格特点。
< 1 2 3 ... 25 26 27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