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辛西娅?欧芝克《大披巾》新解
作者: 李静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披巾》   欧芝克   罗莎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   大屠杀  
描述: 辛西娅·欧芝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女作家,享有“美国文学殿堂中的雅典娜”的美誉。在欧芝克的众多作品中,《大披巾》集中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然而,由于受到男性主导的美国犹太文学的影响,研究者大多关注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犹太性,未深入探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视角来对这部小说做新的解读。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述欧芝克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大披巾》的情节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主体
《杀死一只反舌鸟》的空间解读
作者: 李静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珀·李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杀死一只反舌鸟》   心理空间  
描述: 哈珀·李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之一。《杀死一只反舌鸟》是她唯一的一部出版的小说作品。该小说在发表后,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196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哈珀·李也因她对文学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20 世纪以来,空间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当下的时代是空间的时代,空间是任何权利运作的基础。本文利用福柯的空间理论来解读哈珀·李的小说,着重分析小说中营造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揭示小说中蕴含的空间与权利的复杂关系。哈珀·李的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充满了规训与监禁的异托
身份与社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人物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社区   自我   和谐  
描述: 托妮·莫里森,美国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小说始终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擅长探讨历史主题,有着优美流畅的笔调和富有诗意语言,生动细腻的刻画了一群美国黑人形象。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秀拉》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其主题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姐妹友谊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探讨了个人如何在黑人社区中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苦历程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
女性主义视角下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以太原、临汾两市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体育参与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她们参与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获得详实的研究材料,以太原、临汾部分职业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对所调查的职业女性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职业女性体育参与因子正交最大旋转,对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认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是帮助职业女性纠正不平等倾向和实现体育参与机会均
以词为诗·引禅入诗——朱淑真诗歌特色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以词为诗   引禅入诗   朱淑真  
描述: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是唐宋以还,闺阁篇什流传最多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论在思想,还是艺术,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都有着等同于李清照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朱淑真的诗歌特色研究,从其诗歌的情感倾向、诗歌的意象、结构等基本元素入手,结合南宋的时代背景、文学创作倾向、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心理,分析其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宋诗的特色,以及诗歌表现出来的禅佛思想和审美倾向。把握其诗歌以词为诗,引禅入诗的特征,从而对朱淑真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有进一步的体认。全文共两大章。绪言部分综述朱淑真生平事迹以及研究
论女性自然观的构建:以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的三部女性小说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文学批评   三次浪潮   女性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自然观  
描述: 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下自然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构建,全面考察英美生态文学批评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论文不仅着重探讨了每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的思想内涵、三次浪潮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论文以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作家安娜·詹姆森、托尼·莫里森和露丝·尾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以文本分析为方法,深入探讨了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
当代中西方电影对国人想象与现实研究
作者: 弥沙   张雪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国人想象   离散文学   中国符号   《喜福会》  
描述: 在当代,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不断增加,成为吸引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摄制于1993年的电影《喜福会》改编自同名小说,反映了在美国的几个中国家庭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者谭恩美自幼在美国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其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和他们外在的那些能体现其母国元素的中国符号失去了象征意义,导致电影意义的疲软和缩水。而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由于其作者严歌苓有着中国的成长经历,张艺谋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文化意象丰满的中国人形象,满足了观众对中国人物的想象。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的成立与闽西苏区妇女运动
作者: 张雪英   郭济汀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作用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   历史背景   发展过程  
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都设有妇女组织。随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妇女组织也普遍建立起来。从中共中央到各省委、特委、县委、区委,都设有妇女工作委员会(或称妇女部),配备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妇委书记,或称妇女部长)和专职妇女干事。本文从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作用加以论述,阐述闽西苏区妇女运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李光洙的女性意识研究:以《无情》与《爱情》为中心
作者: 张雪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思想   近代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韩国近代文学的开拓者李光洙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很多学者对他的文学及他在韩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李光洙女性意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仍存在可研究空间。为此,本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李光洙的前期作品《无情》与《爱情》为对象,对他的女性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笔者把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分为三个类型,通过对她们性格的分析着重探讨作者的女性意识及这种意识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希望本研究可以对重新评价李光洙及其文学有一定的帮助。
生命意识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张雪花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he   Human   literature   other   consciousness   Life   Female   concern  
描述: 女性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生命意识的关照,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把(女性)文学与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于生命哲学范畴内的生命意识。它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基点和生长点,也是广西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生命意识出自对女性乃至全人类的生命生存的关注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追问,因而具备哲学和诗学的内涵。 生命意识的概念内涵,主体意识、生育文化和情爱言说是出自女性的生命感受和文化历史范围内的体验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以生命意识作为视角切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探讨生命意识在各个时期不同文本中的具
< 1 2 3 ... 7 8 9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