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凤凰涅槃——《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他者   文化混杂   双性同体   性别身份  
描述: 汤亭亭(马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女勇士》以独特的叙述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绚丽的中西方文化元素等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并引发了华裔美国文学的第一个高峰。身为华裔女性的一员,汤亭亭遭受了来自美国主流社会和华族内部的族裔和性别的双重排斥,然而,正是这种“双重边缘化”的地位为她提供了同时审视中美两种文化的优越视角。作者在作品中解构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形象,并在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构了华裔女性的身份。 本文在分析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
大众文化对女性时尚杂志的构建
作者: 李静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   图像   话语权   性别意识   女性时尚杂志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反映在文化领域表现为精英文化的缺失,大众文化的崛起,读图时代、消费时代、身体时代均体现了当下社会文化的再构建。媒介文化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女性时尚杂志是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时尚杂志大份额的市场占有率,各阶层女性广泛的参与,促成了本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对时尚女性杂志的关注。采用性别文化的视角,分析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的构建,探究女性时尚杂志语言的文化意义构成。论文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结语
论《雨月物语》里的宫木与矶良形象
作者: 李静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道德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描述: 『雨月物语』中的「夜归荒宅」的女主人公宫木和「吉备津之釜」的女主人公矶良在日本古典文学里被视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一般的观点是把她们看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宫木作为贞妇烈女受到人们的美化和颂扬;而矶良则受到谴责,被认为是“悍妇”,有伤传统和男权文化尊严。 然而,在考察之后会发现,宫木和矶良在表象上确实有着明显的不同,可在深层次上两人似乎极其地统一,可以说她们殊途同归,是统一体的两面。任何悲剧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她们也毫不例外。她们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就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着的女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惑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性,本论文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辛西娅?欧芝克《大披巾》新解
作者: 李静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披巾》   欧芝克   罗莎   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   大屠杀  
描述: 辛西娅·欧芝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女作家,享有“美国文学殿堂中的雅典娜”的美誉。在欧芝克的众多作品中,《大披巾》集中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然而,由于受到男性主导的美国犹太文学的影响,研究者大多关注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犹太性,未深入探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视角来对这部小说做新的解读。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述欧芝克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大披巾》的情节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主体
《杀死一只反舌鸟》的空间解读
作者: 李静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珀·李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杀死一只反舌鸟》   心理空间  
描述: 哈珀·李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之一。《杀死一只反舌鸟》是她唯一的一部出版的小说作品。该小说在发表后,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196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哈珀·李也因她对文学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20 世纪以来,空间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当下的时代是空间的时代,空间是任何权利运作的基础。本文利用福柯的空间理论来解读哈珀·李的小说,着重分析小说中营造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揭示小说中蕴含的空间与权利的复杂关系。哈珀·李的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充满了规训与监禁的异托
身份与社区: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人物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社区   自我   和谐  
描述: 托妮·莫里森,美国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小说始终根植于黑人传统文化,擅长探讨历史主题,有着优美流畅的笔调和富有诗意语言,生动细腻的刻画了一群美国黑人形象。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秀拉》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其主题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战争与和平,姐妹友谊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探讨了个人如何在黑人社区中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苦历程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人物分析的角度来
女性主义视角下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以太原、临汾两市为例
作者: 李静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体育参与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她们参与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获得详实的研究材料,以太原、临汾部分职业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对所调查的职业女性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职业女性体育参与因子正交最大旋转,对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认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研究,是帮助职业女性纠正不平等倾向和实现体育参与机会均
以词为诗·引禅入诗——朱淑真诗歌特色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以词为诗   引禅入诗   朱淑真  
描述: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是唐宋以还,闺阁篇什流传最多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论在思想,还是艺术,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都有着等同于李清照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朱淑真的诗歌特色研究,从其诗歌的情感倾向、诗歌的意象、结构等基本元素入手,结合南宋的时代背景、文学创作倾向、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心理,分析其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宋诗的特色,以及诗歌表现出来的禅佛思想和审美倾向。把握其诗歌以词为诗,引禅入诗的特征,从而对朱淑真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有进一步的体认。全文共两大章。绪言部分综述朱淑真生平事迹以及研究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