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家》中“鸣凤之死”论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郑晓宁
来源: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鸣凤
现代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文学中的显学,但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却也免不了误解与错解,以女性文学的内涵为切入点,探讨什么才是女性文学的问题,并以巴金先生现实主义著作《家》中鸣凤之死的有关情节加以佐证,挖掘出超越男性惯常理解与期待的女性视野与女性经验,以帮助构造形成完整化的女性文学经验世界。
-
乡邦世族与晚清诗学传承——以湘社为例
-
作者:
郑学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文学
湘社
诗学传承
晚清湖南
-
描述:
以易顺鼎、程颂万为代表的湘社作家群,集中体现了乡邦世族在晚清诗学传承中的作用。世传家学是诗学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造就家族文学的思想底色;对本家族文学造诣的自豪感维系了传习文学技巧的热情,以及统一文风在家族代际禅替间的稳定;家庭独特的文化氛围,还会浸染进作家的创作个性。家族在文化圈子内和地方上的影响力,能帮助作家获取文化资源,掌握传播领域话语权,并促成第一读者给出正面的权威批评。女性文学的传承附庸于家族文学。
-
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
-
作者:
郑宛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女性主义的现实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女性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夏洛蒂塑造简·爱这一反抗的、独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鼓励女性追求经济和人格独立,拥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幸福婚姻。本文旨在探索简·爱这一形象的突出女性主义特征和简·爱作为独立的“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张爱玲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郑龙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可以被看做这一时期东西方女性文学创作的代表。两者在作品中都使用大量篇幅去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各自国度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于两位作家所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有显著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然而,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仅有一篇名为《浮华世界凋零的玫瑰—菲茨杰拉德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异化形象》,主要从环境、爱情、婚姻、亲情及母性
-
文学书写中知识女性职业形象的变迁(1917-1949)
-
作者:
郑坚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现代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近代的中国社会处在激烈变革之中,在“自由”和“平等”的时代强音中,在寻求国家独立富强的过程中,男性精英们发现了“女性”,“她们”渐渐地从五千年的历史中开始浮出了“地表”。在此语境下,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文本中职业妇女形象的分析,考察知识女性迈向社会成为职业女性的原因及可能性,深挖新旧思想交替作用下的心理和思想根源,进一步深入研究“她们”的生存状态,从而得出可供参考的文学出路想象。本文综合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归纳法、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相对客观、整体的现代文学中职业女性的形象探究。全文除引言
-
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解读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
-
作者:
郑秋红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乔治·艾略特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父权制自我意识
-
描述:
乔治·艾略特在其著名的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充分展现了在其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对女性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问世以来,这部小说的结局部分一直广受关注。许多学者纷纷表达其困惑和质疑,他们认为主人公麦琪的死亡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非常突兀。本文将尝试利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来论证小说的结局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分析作者安排麦琪死亡的深刻用意。该小说中,主人公麦琪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虽常常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一直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立足于对麦琪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与发展变化的讨论
-
媒介建构中女性文学的新境遇——以余秀华事件为例
-
作者:
郑斯扬
艾闽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性话语
《诗刊》
卫慧
女诗人
女性话语
陈染
爱情诗
女性写作
林白
-
描述:
2014年10月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新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上火速蔓延,引发了一场大众热议。无论是在私下场合还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介上,余秀华的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为大众谈论的焦点。这首诗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家沈睿显然把这首诗作理解为一首思想性极高的爱情诗、情爱诗,“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
-
当代潮汕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郑洁琼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保守特征
传统伦理
潮汕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当代潮汕小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塑造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潮汕女性形象。本文通过文本细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式,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理论,归纳总结了当代潮汕小说中不同类型的潮汕女性形象:温顺与无奈的羊妻子,疯狂与毁灭的旅鼠妈妈、威严与专断的虎家婆和野性与自律的狼女人。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主要显示出传统的保守特征。本文深入探究潮汕女性形象保守特征的成因,首先是偏安一隅的潮汕人作为中原移民的文化保守性。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形成的生产家庭化确立了讲究长幼尊卑的家庭伦理,时代风云变幻,当中原文明遭遇异质文化,
-
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文学史著作之简评
-
作者:
郑朝琳
李海红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文学史
著者
-
描述:
民国时期,我国共有四部妇女文学史著作,分别为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纲》和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这些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史专门类别,丰富我国女性文学的传统,对现今的女性文学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文献和审美价值。
-
妇女与教育
-
作者:
郑新蓉
杜芳琴
范红霞
史凯亮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贫困地区
女性群体
教育内容
入学机会
社会性别意识
教育事业
社区教育
女性学
终身教育
性别视角
-
描述:
进展与成就一、出台法规政策,推动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2011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强调在教育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修订、执行和评估中,增加性别视角,落实性别平等原则;保证女性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继续扫除妇女文盲;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