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虹】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 条
-
女性的回归与选择——美国当代电影中的保守主义倾向
-
作者:
王虹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选择
传统
保守主义
解放
回归
女性
-
描述:
美国社会经过20世纪中期的反战、人权、女权等民主运动,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守主义卷土重来。作为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保守主义传统家庭观念全面归复的文化重地,美国电影的主题在表现社会现实和思想的发展的同时,倾向于反应和推动着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回归。从《克莱默夫妇》、《时尚女魔头》和《身为人母》等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女性主义解放思潮的反挫。保守主义思想不仅否定人的自由选择的必要性、怀疑人的理性抉择,而且还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混淆女性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试图引导女性回
-
孙犁与赵树理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高虹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照视点
孙犁
赵树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孙犁与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迥然有别。前者散发着诗意之美 ,凝聚作家对人性美的崇敬 ;后者则显现着世俗之真 ,在凡俗生活中发掘人性悲剧。人物形象的不同与二位作家观照女性世界的不同视角有关。
-
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看赫丝特与安娜
-
作者:
朱虹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正教
安娜
清教
赫丝特
-
描述:
<红字>中的赫丝特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她们是以夏娃为原型的形象.但由于对两位作家产生影响的宗教流派不同,使其宗教内涵有所差异.同时又因为两位作家共同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都通过两位女性形象对传统基督教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批判和超越,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一条探索人性之道.
-
从意义编码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朱虹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红楼梦》
形象模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关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讨论很多,但是鉴于文本作者置身于一个强大的男权话语语境之中,隐含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话语身份在阅读中往往被忽视。揭示出《红楼梦》中诸女性形象被策略性编码的潜在原因及其过程则成为该文本解读中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
作者:
涂秀虹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戏
搽旦
故事形态
情节模式
-
描述: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
从《聊斋》的女性形象谈蒲氏的女性观
-
作者:
徐虹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氏女性观
女性形象
聊斋
-
描述:
从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鬼狐仙的女性形象入手 ,将鲜活艳丽、风情万种的人狐仙鬼进行分类、剖析 ,并从女性审美、婚恋角度 ,探讨了蒲松龄独特的讲究才智美、提倡真性情 ,主张恋爱自由、强调男女平等进步的女性观。这里 ,对作者的进步思想给予认可、赞扬 ,对作者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作出鞭挞、批判 ,挖掘了蒲氏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影响 ,给予客观的分析评价。
-
被忽视的半边天
-
作者:
胡晓虹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是影响青少年行为、态度、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语文教材,因其强烈的情感性、形象性和思想性以及背后潜藏的主流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远比其他课程来得深刻。然而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全套6本)却存在不容忽视的性别歧视现象。 经统计,六册教材共144篇课文,直接描写女性22 篇,占15%;间接描写13 篇,占9%;两者合起来占24%。直接、间接描写女性人物的活动范围在家庭的计19篇,占出现女性的35篇作品的54%;女性身份大部分为弃妇、寡妇、下人或被欺辱者,革命者形象
-
《白衣女人》中的性别角色问题
-
作者:
朱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衣女人
英国
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白衣女人》中的性别角色问题
-
“英雌女杰勤揣摩”
-
作者:
夏晓虹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清女性
法国大革命
理想女性
女子
罗兰
新女性形象
国民意识
贞德
柳亚子
马君武
-
描述:
伴随着妇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晚清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开始更新。贤如孟光,良似孟母,自然仍有人想望,而接受新思想的知识者,对贤妻良母的囿于家庭已很不满足。适逢其时的女国民意识的发生,使得新女性形象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不少诗文中一再重复的娶妻当娶与嫁夫当嫁套式,以
-
《白衣女人》中的性别角色问题——小议三个妇女形象及其他
-
作者:
朱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疯人院
妇女形象
女性角色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劳拉
伏尔
女性形象
哈佛大学
性别角色
-
描述:
朱虹女士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十年来,她在外国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勤奋笔耕,硕果累累。由于她对英国文学的极深造诣和卓越贡献,使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