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萍】搜索到相关结果 575 条
-
吴藻词研究
-
作者:
吴永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南雪北词》
艺术风貌
主题意蕴
杂剧《乔影》
吴藻
《花帘词》
-
描述:
吴藻是清代女性文坛上颇具影响的词曲作家,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香南雪北庐诗》、杂剧《乔影》和散曲等。本文选取吴藻词作为研究重点,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全面考察吴藻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并从词的本体出发,深入探讨吴藻词的主题意蕴与艺术风貌。全文共分四章。引论部分对吴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揭示新时期吴藻研究的特点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吴藻的生平事迹与创作情况进行了简略考辨,然后重点分析地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对吴藻词的影响。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是吴藻词生成的重要背景,本章还从清代女性文学的概况、
-
格氏会话含义理论在《简·爱》会话语言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周育萍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爱》
合作原则
会话准则
会话含义
-
描述:
关于世界经典女性文学作品《简﹒爱》的研究可谓不胜枚举。可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剖析《简﹒爱》里颇为丰富的会话含义则不多见。本文正是这样的尝试。本文首先回顾了自十九世纪以来历代文学家、文艺批评家等对夏绿蒂﹒勃朗特和她的《简﹒爱》所作出的文学研究及批评,挖掘出运用语用学理论研究《简﹒爱》的会话含义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接着,本文对Grice会话含义理论体系及其发展现状作了详细的阐述,为分析《简﹒爱》里的会话含义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工具。本文发现《简﹒爱》里有许多典型的使用间接表达的对话,表现出小说中人物往往多违背
-
两性关系的文学思索
-
作者:
刘月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女情
女性独立
男性的本质
解构男权社会
解构爱情
女性的命运
-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创作实绩丰厚。她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作品发表以后,评论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对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
-
女性走向自我的心路历程:张洁创作论
-
作者:
宋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坛杰出的作家之一,她既屡获殊荣又倍受争议,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关注、颇有意味的现象。这当然与她独特的创作个性有很大关系。以往的研究或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肯定其对人精神全面发展的追求与探索,或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来探究,确立其新时期女性文学奠基人的地位,但这些研究多是表面的陈述,尚缺乏更深入的开掘,也缺乏较为宏阔的视野。本文将张洁研究与当代文学史的考察结合起来,在这个更为宏阔的视域中,通过对她的创作主题变化过程的梳理,探究她的创作个性,探究她的女性意识,尤其是曾为当时的主流话语所忽视、所误读的个人
-
关于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
作者:
苏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的女性主义研究及日本的女性学发展,进而涉及到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文学两个概念及其在日本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第一章:自1
-
凌叔华小说论
-
作者:
张雅萍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中有画”的语言特色
非情节化倾向
细腻的心理描写
客观化叙述
女性文学
儿童文学
-
描述: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从192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1984年发表
最后一篇小说,她的创作时间长达60年。本文主要论述她在二三十年代的小
说创作,以《花之寺》、《女人》和《小哥儿俩》这三部小说集为论述对象。
凌叔华最初以女性题材走上文坛。和同时代大多数女作家表现女性冲破礼
教枷锁、争取独立人格地位不同,她注重揭示
-
无处告别的迷惘:论陈染笔下女性人物价值追求的失落
-
作者:
唐艳萍
来源:
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性别意识
价值追求
女性
性别角色
-
描述:
陈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作家,她写女性的反叛世俗法则和对抗男性权力,而然她却始终不能给她所塑造的女性一个可靠的归宿。她笔下的女性全都带上了作家本人的孤独、忧郁和怀疑特质,与世界格格不入,生活上没有目标,精神和形体处于分裂状态,甚至丧失了女性的性别特征,永远处在与世界告别而又无处告别的迷惘当中。
-
未完成的现代性:中国戏曲传播与女性文化自觉
-
作者:
杜丽萍
来源:
2014年全球化学术共同体中的传播研究教育国际会议暨青年学者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以女性研究作为切入点,重新梳理我们传统的性别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只是一半的事实;我们所了解的内容,只是描述男性的经历,而女性基本上都是缺席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官方主流文化,是在男性血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文化只能以一种隐传统的方式,作为儒家礼教的复线,深深地根植于民间文化和口头文化中。而我们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是在儒家传统的基础
-
第一次女权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
作者:
宋严萍
来源: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影响
第一次女权运动
特点
-
描述:
本文通过对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概况和斗争目标的叙述,总结出这次运动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以中产阶级妇女为主体;第二,相对的温和性;第三,各国妇女运动都与本国的民主改革运动结合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各国运动又相互联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西方妇女争取到了政治选举权、中等以上的教育权和财产权,而且其影响并不限于西欧、北美,还蔓延到亚洲和非洲,为下一次女权运动开创了先例。
-
激进与现实的矛盾——抗战前期根据地妇女运动发展中的曲折
-
作者:
刘萍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再次掀起新的高潮, 其运动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越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运动由城市推及广大的农村,妇女从单纯的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到要求参战、参政、生产等方面的权利。根据地妇女运动更是成为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一个耀眼的亮点,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与城市中广大知识妇女的自我觉醒、自发组织不同,根据地妇女运动是在根据地的逐步开辟过程中,
<
1
2
3
...
40
41
42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