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烈火柔情 巾帼英雄——抗战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杨爱萍   来源: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字不识   艺术典型   小说史   阳刚美   个性解放   法西斯阵线   小梅   知识女性   人物刻画   人格独立  
描述: “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主席这一评价,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抗战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人物,震人心魄的
胆识与贤智兼收,才色与情韵并列——从女性关怀的视角看《镜花缘》
作者: 马济萍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镜花缘》   才能   女性  
描述: 《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李汝珍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赞美超出了《女戒》的樊篱,将女性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予以观照,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她们的各种才能。
夹缝里的革命——论女性革命者形象与女性解放
作者: 游翠萍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主体   女性革命者   身体  
描述: 女性革命者被视为现代中国的新女性,是解放了的妇女的代表,20世纪文学对这一新女性形象充满了热情和想象。由于女性革命者身上集中了民族、阶级、性别等尖锐矛盾,对她们的描写也矛盾重重,时而是女豪杰,时而是性解放者,时而是受难者,时而又是圣女。论文指出,女性革命者要摆脱父权制文化的桎梏,真正确立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悲喜皆苍凉——张爱玲小说中“曹七巧”与“白流苏”形象比较
作者: 蒋燕   孙萍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白流苏   人性   苍凉  
描述: 曹七巧与白流苏均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由于作家创作意图的差异,使这两个女性形象具有既相异又相似的审美特征。曹七巧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白流苏的命运带有淡淡的喜剧性,但二者都充满着人生的苍凉意味。
冯小宁电影的民族性解读
作者: 张萍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题材   中国   民族性   电影评论   电影导演   冯小宁  
描述: 在当今中国的影坛上,战争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但从来没有像冯小宁导演这样,为我们带来那么多充满着激情和震撼而又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的影片,特别是他的《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战争三部曲,融激情与浪漫、丰富想象与强烈表现于一体,述说了一个民族曾有的苦痛与激越,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罪恶与善良。不管是《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还是《珍珠港》都是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而在人们的心底产生强烈的震撼,但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疼痛,冯氏战争片与西方战争题材的影片不同,它们显示了一种具有民族性的悲剧意识和美学品格。
《爱情三部曲》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
作者: 陈雪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平等  
描述: 巴金不曾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但是他在《爱情三部曲》中塑造的他心中的“近乎健全的女性”形象 ,贯穿的女比男强、性爱权平等应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观念以及对新女性在社会进步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思想品格的理解 ,有较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
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谈《镜花缘》寄寓的社会理念
作者: 马济萍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胆识和智慧   《镜花缘》   镜花女子  
描述: 旷世奇书《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书中女性聪明智慧,刚勇尚武,她们走出闺阁,宣战男权,寄寓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社会理念,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
论《诗经》的女性美
作者: 韦爱萍   来源: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诗经  
描述: 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有美丽活泼的少女,有哀伤悲切的弃妇,有哀怨凄切的思妇,有爱国如家的贵夫人等,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时,作者采用了借助外物、或用赋手法,表现她们的美态,这是我国女性形象群体美的最早展现。
《红楼梦》——中国古代女性整体人格悲剧的总结
作者: 苏萍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女性   冷香丸   女性观   《红楼梦》   人格美   女性人格   人格悲剧   女性悲剧命运   林黛玉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各种女性文化类型的大荟萃。作者通过各类性格女性的悲惨命运告诉读者——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结构中,女性无论是怎样做人,命运都是悲惨的。这就是“千红一哭”、
“她世纪”的中国广告回音壁——从数据中发现新走向
作者: 胡晓芸   郑丽萍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广告   日常活动   广告业   中国大陆   回音壁   数据显示   角色定位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描述: 第八届中国广告节在去年10月底落幕后,一系列的相关介绍文章和研究文章都出来并过去了。仔细阅读后,笔者发现其介绍和研究的落脚点基本上在于对中国广告的宏观发展形势判断和广告的创意表现等方面的评价。的确,一年一度的中国广告节,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声势最浩大的奖项,对中国大陆广告行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它评判过去一年中中国大陆广告业的作为,评出符合其标准的优
< 1 2 3 ... 27 28 29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