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荣丹丹,刘丽】搜索到相关结果 41 条
-
双重枷锁下的变态人生
-
作者:
刘丽娟
来源:
成功(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金钱
变态
三十年
人性
金锁记
人生悲剧
枷锁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金锁记》一经问世,便以其独特的魅力震撼文坛。主人公曹七巧被迫嫁给患骨痨病的废人姜二爷,出身的低微让她在大家庭里受尽轻视、鄙薄,丈夫身患重病又让她的个人情欲也遭到
-
反抗者的悲哀——《红楼梦》中赵姨娘与《醒世姻缘传》中龙氏的对比
-
作者:
刘丽坤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龙氏
赵姨娘
女性
-
描述: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醒世姻缘传》中的龙氏两个人都处在妾的地位,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地位、亲情关系、社会地位和处境。由于妾的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使得赵姨娘和龙氏在反抗的过程中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得两个人受侮辱和受损伤的实质被掩盖。这两个女性形象同时也揭露出妾制度本身的罪恶性和悲剧性。
-
话说中国男女平等
-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
男女平等
女性异化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
妇女回家
大邱庄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建国后,“男女平等”作为不容质疑的社会公理,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为追求与男性同样权利而奋斗的一种准则。“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比西方更为宽泛化和绝对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我们自认为已经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到底是不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不一样”,女性在中国社会得到的是不是真正的平等,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中国“男女平等”的现状 本来,“男女平等”是一个不难说清的问题,按照《辞海》中解释道:“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实际中,人们对“
-
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小说生命意义初探
-
作者:
刘丽宁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阴柔美
生命意义
-
描述:
通过对沈从文小说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指出其作品塑造的具有东方传统阴柔美的如水般轻灵坚韧的生命形式 ,以及作家所推崇的水滴石穿的从容的生命理念和生命意义
-
赛珍珠《母亲》中女性形象的修辞学研究
-
作者:
刘丽昀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小说修辞
《母亲》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美国作家赛珍珠因其中国题材的众多文学作品而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通过她的文学作品许许多多美国人了解到中国。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是她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农村“母亲”形象;佩尔·哈尔斯特龙在诺贝尔奖授奖辞中,赞誉该书中的“母亲在赛珍珠的女性形象中是最完美的,这本书也是她最好的一部”。于是,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各种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其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中美文化、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涉及小说的叙事
-
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对地《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刘丽琛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时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里的一股新兴力量。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译论的束缚,颠覆了传统译论的二元对立思维,修正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观、强调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发挥译者主体性、重新界定了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要求译者以女性主义的方式来改写原文,从而在翻译中凸显女性的身份地位,在语言和政治上实现真正的平等。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而在我国的发展却
-
论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
作者:
刘丽芳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林白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父权文化
陈染文学
疯女形象
女性癫狂
-
描述: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癫狂是对文明的一种反抗。本文正是在此基点上,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结合叙事学理论来考察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简述90年代女性写作研究的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考察癫狂与女性写作的关系。女性写作一开始就被男权社会指认为癫狂,女作家在这一指认的重压下创作出与其同构的“疯女”形象;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开始了从话语形式到本质内容的癫狂反叛。 第二章考察90年代女性写作中癫狂
-
论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妒妇形象
-
作者:
刘丽坤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价值
妒妇形象
古代文学
笔记小说
-
描述:
在我国历代文学中,孝妇贤妻比比皆是,但妒妇现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却相当普遍,于是伐妒、释妒、疗妒成为一部分文人的责任与使命。妒妇们虽然表面上看去威风凛凛,而且大多数妒妇还悍得出奇,打骂丈夫是常事,凌辱翁婆、逼杀妾婢亦有之。实际上也不得不面对种种无奈:一夫多妻制、包办婚姻、娼妓制、封建妇道、男女不平等的贞节观及其他封建礼教。她们对这些压迫的任何一点儿反抗都是妒悍的表现,这一切都成为作者讽刺挖苦和批判谴责的对象。在此文中笔者主要论述笔记小说中的这一类人物形象。首先进行妒妇形象分析。从妒妇的行为表现来看可分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从结构主义谈鲁迅笔下女性的悲剧
-
作者:
朱玉凤
刘丽霞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结构主义
女性形象
被侮辱与被损害
-
描述:
鲁迅在创作中对女性题材给与了极大的关注,笔下的很多女性都是一种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悲剧形象。祥林嫂、子君是鲁迅笔下女性的典型代表,本文试着从结构主义学来探讨她们人生悲剧的成因及呈现方式,可以进一步阐释这些受封建思想浸染的女性反抗绝望终陷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的悲剧。
-
诗以美求 心以情应——试论李清照与勃朗宁夫人爱情诗词的美学差异
-
作者:
刘丽芳
陈洪丽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爱情
古典诗歌
-
描述:
勃朗宁夫人和李清照都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诗词而闻名,但其诗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却有着泾渭分明的特点。她们深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西文化因素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使她们的诗歌风格迥异。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她们的两首爱情诗,来分析阐释中西方文化的美学差异。 关键词:美学爱情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中国和英国都拥有大量爱情题材的古典诗歌,但因文化不同,两个国家的诗歌所反映的美学趣味也有一定的差异。12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和19世纪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