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
作者:
李玲燕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体验
形象塑造
女性
-
描述:
古龙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他个人经历及其个性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类可循,且在细节之处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大致可分为具有圣母情结的儒家女性、女"浪子"、天赐聪颖的坚强女子、复仇女神、心理变态的女人等五种类型。
-
港台文学研究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
作者:
李玲燕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港台文学研究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
曾树生的声音:“家”与“国”双重困境:从曾树生出走解读《寒夜》悲剧
-
作者:
李思玲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寒夜
曾树生
“家庭”困境
“国家”困境
-
描述:
曾树生作为巴金《寒夜》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历来评论对其褒贬不一,贬斥居多。巴金写《寒夜》,以男性视点构筑了一个男性书写者对于一段苦难历史记忆的表述,这背后隐含的是整个男性群体的集体无意识表述,因而曾树生并不至于绝对化地成为巴金口中那位"不负责任、自私"的女性,人物的角色定位有其他可能性。本文尝试对此人物进行重新解读,以揭示人物悲剧的原因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
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述略
-
作者:
谢忠强
刘转玲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近代妇女运动
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救亡
-
描述:
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是以新型知识女性为主的爱国团体。它作为近代知识女性与广大下层民众运动结合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千百年来妇女解放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集中爆发,也是近代知识女性面对救亡与启蒙这一时代语境的必然选择。它的成立不但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更标志着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重大转折。
-
身体自由:欲望与反抗的双重沉沦:以盛可以的《北妹》为例反观当下底层女性文学写作
-
作者:
马玲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沉沦
欲望
《北妹》
身体自由
-
描述:
《北妹》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底层打工妹,将女性文学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反抗由观念层面推进到了现实层面,显示出新世纪女性文学直面社会、关注底层女性的新变。然而《北妹》以女性身体的自由欲望反抗现实性别秩序,狭隘地将情欲的率性表达等同于身体自由的实现和理想性别关系的重建,造成对真实的身体自由和身体诗性的破坏和限制。
-
中国当代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符号学研究
-
作者:
王伟玲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广告
符号消费
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符号学
-
描述:
广告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广告中的人物形象是广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传播符号。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但随着男性形象在当代广告中出现频率的日益增加,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也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立足于文艺学的研究视野,以符号学为理论工具,尝试对中国当代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符号学解读。论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总结了中国广告男性形象的历史变迁。中国近代广告大多刊载于报纸和期刊上,其中男性形象以图画与画像的形式为主,但数量较少、角色单一,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京华烟云》与《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晓玲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女性形象比较
姚木兰
斯佳丽
-
描述: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富于典型意义和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身上都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深刻体现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征。姚木兰是一个成长在战乱里的剑胆琴心、聪慧端庄、优雅动人的女子,是“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媳妇”。而斯佳丽任性反叛、勇敢坚强,敢于冲破世俗的束缚而活出真我,她的身上深刻的体现了西方文化精神。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形象有着不少相同之处,例如她们都出身殷实而却又都经历了磨难的传奇人生,她们都在战争中心灵成长
-
1926-1949年女子财产继承问题研究
-
作者:
周卫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49年
1926
女子财产继承权
《民法?继承编》
冲突与磨合
-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1926-1949年之间我国妇女的财产继承问题以探索近代中国妇女的经济权利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对整个社会变迁的深远影响。 在唐代以前,女子对娘家的财产是没有继承权的,从唐代后期到宋代,财产继承出现了一些变化,女子取得了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即在绝户的情况下可以继承。之后虽有所变化,但是女子获得的财产微乎其微。到了民国初期,特别是1912-1926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妇女们开始要求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各方面实现男女平等。1921年,
-
鲁迅与女性主义的契合与分殊
-
作者:
刘淑玲
邓芳宁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文化
鲁迅
规训
女性主义
分殊
-
描述: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
作者:
周轶群
王方玲
来源:
新西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凛然正气
入道
李香君
美丽聪慧
桃花扇
坚强不屈
-
描述:
本文剖析了明清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作者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她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她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妓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