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语境与原则
-
作者:
李佐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叙事角度
汉译本
译者
书信体小说
翻译语境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文学
黑人文学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一、引言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大量瞩目的眼光,并且也为黑人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其语言遣词造句风格独特,叙事角度别具一格,可谓是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因此也被世人翻译成多个版本。本文对这部作品的主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在中国的汉译本翻译中的女性视角语境与原则进行研究,以便更为深入地展现其文学价值。
-
从《青苔》看林白的乡土情怀
-
作者:
冯华
姜爱玲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苔》
林白
乡土情怀
-
描述:
林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对女性生存的独特看法,而且还处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挥洒不去的乡土情怀。因而,解读她的乡土情怀也已成为审视其作品的重要角度。在她的作品《青苔》中,这种无法抑制的乡土情怀如空气一般渗透在她作品的各个角落中,尤其是透过极富地域特色的意象群、复杂情感下交错出现的人物形象、乡土词语的等呈现出来。可以说,林白这种建立在个人体验和个人记忆基础上的饱含乡土情怀的写作方式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
汉魏六朝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
作者:
邵美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意义
汉魏六朝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女性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受教育的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有利的社会条件孕育出一批意识独立、情感细腻的富有才气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通过独特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从樋口一叶的文学表现看日本近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浊流》为例
-
作者:
金桂玲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樋口一叶
主体意识
抗争
女性
-
描述:
纵观日本近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樋口一叶(1872-1896)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能在男性主导的日本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作家之一。一叶从14岁开始学习和歌,古典文学造诣深厚。但是,比起歌人的身份,倒不如说作为女性文学家所为人们熟知。一叶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女性的追求与理想,探讨当时以男性为核心的日本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迫、对社会的抗争、以及如何艰辛的追求作为女性的自主权。
-
从樋口-叶的文学表现看日本近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浊流》为例
-
作者:
金桂玲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樋口一叶
主体意识
抗争
女性
-
描述:
纵观日本近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褪口一叶(1872-1896)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能在男性主导的日本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作家之一。一叶从14岁开始学习和歌,古典文学造诣深厚。但是,比起歌人的身份,倒不如说作为女性文学家所为人们熟知。一叶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女性的追求与理想,探讨当时以男性为核心的日本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压迫、对社会的抗争、以及如何艰辛的追求作为女性的自主权。小说《浊流》正是表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对“生”的思考过程,在阶级社会里追求个性与自我的主体意识。
-
试论促进女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困境与对策:以海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素养”公选课为例
-
作者:
李玲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与对策
女大学生素养
女大学生发展
-
描述:
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目标,而且也是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完整系统的女性学教育是促进女大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等途径优化女大学生课堂素质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女大学生发展。
-
试论促进女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困境与对策
-
作者:
李玲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目标,而且也是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完整系统的女性学教育是促进女大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等途径优化女大学生课堂素质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女大学生发展。
-
《魔法》的女性悲剧探析
-
作者:
徐玲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凯瑟琳
布兰查德
国家图书奖
底层人民
女性悲剧
反抗意识
萨斯
生时
美国南方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南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1]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其家族曾经非常出名,但她出生时却已家道中落。波特的童年凄苦,幼时丧母,在祖母的抚养下成人。她受过的教育
-
亦舒小说的香港书写
-
作者:
甘玲燕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香港
亦舒
城市
女性
-
描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亦舒小说在大陆出版,掀起了“亦舒”热。亦舒创作的持久耐力与犀利、逼真的风格已经成为其言情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亦舒以关注港人的市民生活为线索,以爱情为主线,揭示了香港社会的人文观念及城市精神,以及体现自己的人生哲理的体验,这是对传统的爱情小说套路的一种突破和超越。亦舒的小说除了有消遣功能之外,同时也是了解香港社会、了解香港女性生存状态的一扇窗子,是对香港的社会的思考和领悟,更是有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本文以城市为切入点,从空间、文化内涵、女性、艺术特点四个方面对亦舒的香港书写进行综合整
-
阐释多丽丝·莱辛两部作品中双性同体观的体现
-
作者:
周玲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爱的习惯》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金色笔记》
-
描述:
作为英国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身为一名女性作家,莱辛亲身感受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也认识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压制。在文学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传统社会中不断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人们都认为莱辛是一位女权主义者。然而,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她并不是像传统的女权主义者一样,主张通过女性和男性的相互斗争来获得自己的权利,而是希望通过两性的共同努力,来获取女性的权利,创造一个不分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