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
作者:
王秀华
来源:
婚姻家庭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中国
婚姻法
-
描述:
在1991-1995年二五普法教育期间,借助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契机,我国的妇女运动、妇女事业以及妇女权益的保护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建设方面成绩更加突出,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等为基础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体系,使我们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有法可依。
-
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
-
作者:
王绯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
-
女性文学视野下的舒婷诗歌
-
作者:
王莉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女性诗歌
女性命运
舒婷诗歌
-
描述:
舒婷以自觉的女性立场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 ,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思女性的历史命运 ,以强烈的女性精神关注女性的现实处境 ,以超性写作方式表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凸现了女性诗歌的独特性
-
商业妙作女性文学休矣
-
作者:
王绯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商业妙作女性文学休矣
-
女权主义文学的代表形态:平权与霸权:夏洛蒂·勃朗特与弗吉利亚·伍尔荚的女权思想比较
-
作者:
王珂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作品
女性小说
夏洛蒂·勃朗特
小说创作
中国
吉利
《诗经》
平权
女权主义文学
女权思想
-
描述:
在人类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创作源远流长.迄今为止最早的诗歌作品是尼罗河畔出土的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一首诗,作者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很多诗篇也都出自女人之口,至少可以肯定那些来自民间的诗歌很多都是女人们在劳动中口头创作出来的。而在人类的小说创作史上似乎女性比男性弱得多,但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代女性小说家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
女性主义理想:一个真情的两性世界——张雅文《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一种读解
-
作者:
王秀臣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人河
女性文学
女性关怀
女性主义
-
描述:
解读张雅文的作品每每令人感动。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女性的独特视角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处境及其生存意义。女性争得自身平等、解放的途径首先在于女性自身生存意识的觉醒 ,但女性问题又不是女性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 ,男性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主义”只有和“女性关怀”联系起来 ,构建起一个和谐的两性世界 ,才是真正理想的境界
-
事业人生花正红——记西北工大特聘教授高正红
-
作者:
王芳
曹喆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事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高正
特聘教授
女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专家
实验室
人生
-
描述: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仅有的两位女性学者中,高正红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搞航空动力学研究的。在航空领域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活跃着为数不多的女性的身影,高正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带着钦佩,我们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行器设计专家高正红的实验室。
-
女性自我的追寻者——论茹志娟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长中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茹志娟
女性自我
-
描述:
以“文革”为界 ,茹志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微笑”到“深思”的发展过程 ,在审美理想、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当我们转以女性意识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她的作品的时候 ,就会发现这“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存在 ,那就是作者难以割舍的对女性自我的追寻。因为外在环境的制约 ,这种追寻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也还是缩手缩脚的 ,甚至是隐在的 ,但它却表明了作者对女性自我的尊重和固守。而且 ,这种隐在固守在新时期到来以后 ,便如经冬的春笋 ,破土而出 ,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勃兴的“春之声”。
-
思维滑翔的徐坤
-
作者:
王童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徐坤在文学所里研究的是女性文学,但她本人的创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又是非常男性化。徐坤在她的散文《坏小孩的狂欢节》中写道:能够自由自在纵笔狂欢,可说是时代所赐予这一代人的万幸。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喝进去的酒全都变成了无谓的尿,这可又说是时代所赏予这一拨文人
-
历史 文学文本 文学价值
-
作者:
王奎军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女性形象
赛金花
-
描述:
历史 文学文本 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