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移民女性在爱尔兰当代电影中的呈现
作者: 王黎藜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社会   爱尔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移民女性  
描述: 曾经以贫穷、饥荒、天主教等为人们知道的爱尔兰共和国,在加入欧盟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的“凯尔特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爱尔兰国内劳动力紧缺,吸引了大量合法和非法移民。移民中不仅有持有工作许可证的欧盟公民,还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避难者,还有难民。其中,东欧,非洲和亚洲是爱尔兰外来移民的主要来源地。一直以来都是移民输出国的爱尔兰,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标签,成为了移民输入国。而且移民中女性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男性,移民女性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出现在爱尔兰当代的电影中,成为爱尔兰当代电影
《醒来歌唱》与《推销员之死》中的犹太性研究
作者: 王冬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克莱福德·奥德茨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醒来歌唱》   犹太性  
描述: 克莱福德·奥德茨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戏剧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醒来歌唱》描写了大萧条时期发生在伯杰一家的生活故事,揭示了中产阶级家庭面临的的生存困境。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其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创作于一九四九年,讲述了经济危机影响下洛曼一家的悲剧故事,表现了商业社会中美国梦的破灭。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后者在犹太要素表现方面受到了前者的影响,但同为犹太裔美国戏剧家的奥德茨和米勒在剧中为了表现犹太性而采用的写作方式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旨在解读两部戏剧所包含的犹太性。全文包括引
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研究——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用书为例
作者: 王素韵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拟人化角色   幼儿园教材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  
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以及幼儿园教材出版的数量增多,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材的内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材中所传递的性别观念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别观念,并且在幼儿社会性别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材中正确的性别观念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而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则会导致幼儿形成不正确的性别观念,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本研究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用书为例,分析幼儿园教材中的男女两性性别角色。本研究统计并分
探索青春存在的意义—辛夷坞青春写作研究
作者: 王婧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写作   辛夷坞   “80后”   暖伤青春  
描述: “80后”青春写作是新世纪文坛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横空出世,在网络的自由空间里倔强地书写自我个性,迅速成为文学市场的宠儿;它挑战传统,撇开主流文坛的文学约束,以傲慢不羁的姿态面对文学批评对它的考验。我们从“80后”的青春写作中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作家用极致的方式宣泄着疯狂的青春,他们在自戕的疼痛中展现自己的生命与爱。狂欢化的文学书写背后隐藏着他们刻骨铭心的成长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与市场的博弈中作家的价值选择与艺术坚守。辛夷坞是“80后”作家中的一位,其独特的“暖伤青春”与韩寒“不羁”的青春、郭敬明“奢华
改写:男女作家的性别意识差异研究——以《爱,是不能忘记的》《无字》与《青狐》为例
作者: 王学森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蒙   男女作家   张洁   改写   性别意识  
描述: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女性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性别意识为视点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现象。性别意识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涉及到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变化,也关系着中国传统性别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张洁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历程跨越了新时期到新世纪漫长的时段,作品中展露的性别意识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无字》是她在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其表现的性别意识能够代表当时文学语境中的基本状况。因此,对这两个作品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表现出张
论亦舒小说的电影改编
作者: 王佳佳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电影改编   亦舒小说   人物   主题   叙事视角  
描述: 电影与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通过电影的文学改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舒从小就显示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超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后来她的流行言情小说以其现实主义情感、逼真的女性形象刻画和泼辣、尖刻的笔触深深吸引着青年人,所以对其小说的研究者很多,由于备受青年一代的推崇,所以其九部作品被拍成电影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电影的水土不服并没引起大众的关注,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正是我做本文的目的。电影的文学改编,通过改编者对文本的读解,立足于原著的基础上遵循电影规则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作品,是一种
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福柯式解读
作者: 王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凝视   《占有》   规训   拜厄特   惩罚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从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1964)出版至今,她先后推出29部作品,囊括27座文学奖项。拜厄特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持续关注。她的多部作品都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如《占有》(1990),《天使与昆虫》(1992),《传记家的故事》(2000)等。其中,《占有》在1990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同年,拜厄特凭借这部迤逦磅礴且端庄典雅的作品一举斩获了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不可动摇
堀辰雄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以《圣家族》《起风了》《菜穗子》为中心
作者: 王珂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恋人     夫妻爱   幸福  
描述: 堀辰雄是日本昭和时期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1904年12月28日,堀辰雄出生于旧东京市麴町区。堀辰雄出生后立刻继承了家业。纵观堀辰雄20多年的创作生涯,堀辰雄创作的小说数量并不是很多。他创作了处女作《笨拙天使》、 《ルヴベソスの偽画》、《圣家族》、《美丽的村庄》、《起风了》、《故事中的女人》、《蜻蜒日记》、《旷野》、《晚夏》、《菜穗子》、《捧花女》等短篇和长篇小说。堀辰雄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主要围绕生、死、爱来展开故事情节。堀辰雄相继发表了成名作《圣家族》、代表作《起风了》、被誉为
阿瑟•米勒戏剧中女性主体性建构
作者: 王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   女性社会经济   女性心理   阿瑟•米勒   女性主体性   女性身体  
描述: 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目前,国外对米勒的研究视域和研究视角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研究成果斐然,包括博士论文、专著、评论集及报刊杂志文章等。国内对米勒的译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到重视,但对其研究相对滞后。研究的角度主要有悲剧观及悲剧精神、伦理主题、女性形象、父亲身份、家庭问题、美国梦、社会表演等。总体说来,国内外对米勒的女性人物研究仍有较大空间。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提出新观点并进行论证。 尽管米勒戏剧作品多以男性为主人公,但其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也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作者: 王博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亚历山大   四重奏   女性人物  
描述: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