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亨利•詹姆斯国际小说中的“美国女孩”
作者: 王淑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性别政治   国际小说   美国女孩   文化差异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跨世纪、跨国别、跨欧美文化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与小说诗学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英美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他是开创现代小说新纪元的伟大先驱。 以女性作为作品的戏剧性中心人物是詹姆斯小说的显著特色。在亨利•詹姆斯虚构的女性世界里,妇女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美国文化与价值的象征,这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一大转折。以欧美文化为背景的“国际题材”小说是詹姆斯创作生涯中的主要成果,其中的“美国女孩”是作家真正关注的焦点。詹姆斯多部重要小说,包括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成名作《黛西•米勒》、早
解读蔓奴笔下的知识女性——以《班迪》为例
作者: 王靖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蔓奴·彭达利   印度文学   现代印地语小说   印度知识女性  
描述: 蔓奴·彭达利是现当代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她的作品颇丰,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方面均有涉猎。作品也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受到广泛关注。《班迪》是她著名的长篇小说。印度国内批评界认为《班迪》这部小说的创新点和价值在于它对离异家庭中孩子归属问题的关注,在于它对现代人以伤害无辜生命为代价的自我意识膨胀的揭露和批判。在仔细阅读了原版小说之后,论文作者对上述观点产生了质疑。在结合历史和现实以及女性叙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文作者对文本进行解读后发现《班迪》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独立后印度知识女性
小女人散文与都市消费社会
作者: 王尧儿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家   阶层性   消费社会   小女人散文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中国经济繁荣前沿的城市上海、广州逐渐进入消费社会,崇尚符号意义的消费文化在这些发达城市同时逐渐被建构起来。而要研究消费社会,标榜品位的“小女人散文”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传媒的“小女人散文”依凭报纸庞大的发行量进入千家万户,其对时尚、品位、休闲生活的倡导影响着都市中的女性,并引导了后来的消费书写。可以说,在消费文化进入都市的过程中,“小女人散文”起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小女人散文”中倡导的美丽的优雅的女性形象一扫建国后呆板的女性形象,从
在差异的世界中重构黑人文化身份:解读解构主义者托妮·莫里森
作者: 王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文化身份   美国黑人   差异  
描述: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迄今已经创作了八部小说,其中的每一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动人心弦。凭借诗化的语言,对神话传说的奇妙运用,以及不落俗套的叙述结构,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世界里着重表现了黑人受压制的事实,美国社会中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对黑人造成的情感伤害和严重的社会后果,以及黑人在由白人文化价值观所统治的社会里寻求自我身份时所面临的困难。她不懈的文学创作及其本人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敏锐洞察力已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已出现大量有关她的文章和专著。本论文基于这些已有的科
R. K. 纳拉扬长篇小说研究
作者: 王春景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拉扬   印度性   摩尔古迪   长篇小说  
描述: R. K. 纳拉扬是印度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是印度英语小说三大家之一,在印度与西方都有较大影响。本文从历史背景、现实关注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纳拉扬的长篇小说进行了系统、整体的研究。全文除绪论外,分为四章。第一章“生平与创作”主要介绍了纳拉扬生活中一些重要事件,以及对他的思想影响比较大的一些人物,并对他的长篇小说的情节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纳拉扬长篇小说的主题与现实”主要分析纳拉扬作品中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的内容,分为:儿童与教育问题、女性问题、民族性格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纳拉扬塑造的儿童形象、女性形象系列,
唐五代宫词及其与唐五代宋初词之关系
作者: 王娟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宫词   题材    
描述: 宫词产生于中唐,并在晚唐五代时期呈现出创作的繁荣景象。学术界对建、花蕊夫人等作家的宫词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多有论述,但迄今为止,对宫词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及范围的界认定。这就使得对宫词的整体
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
作者: 王会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建构和消解   权威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以其小说严肃的道德主题、哲理性的语言而跻身该国“伟大的传统”之列,与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男性作家并驾齐驱,同时,她又力图书写女性的命运,细腻地刻化女性的心理,与奥斯丁等同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的典范。但是,作为处于维多利亚时期亚文化群的女性作家,她始终带着自身不可消解的矛盾,她同情女性又不时表现出对男权的认同,她遵循女性作家的话语规则却又时时落入男性话语的圈套,这一矛盾表现在她对女性的叙事之上,存在着建构和消解女性权威的悖谬。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
试论女性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故事结构中的作用
作者: 王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事结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女性作用  
描述: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一生充满不幸、动荡和波折。这与他本人的复杂性格、他对人生、人类的矛盾看法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作品中,除了创作出一些复杂的男性人物外,还创造出许多另类的女性人物。他本人对待女性的看法就融入于他的创作之中,这不仅体现在人物本身的塑造上,也体现在人物在故事结构中不同的叙事作用上。 全文分为序言、第一、二、三、四部分和结语,共六个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二、三部分,是按女性在陀氏
女人故事、批判意识与中国现代性:铁凝小说论
作者: 王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判意识   铁凝小说   中国现代性   性别  
描述: 本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切入铁凝的小说世界,通过对铁凝小说中老中青/少三代女人故事的分析,展示女性面对性别解放、婚姻情感、青春欲望等诸多问题时所遭遇的生命困境。作家本人对“叔叔”——遭受历史劫难而成就的新时期的“英雄”——的神话的解构,表征着一代知识者对父辈知识分子的审视与批判。同样的批判意识还表现在铁凝对“文革”历史中无主命、无意识杀人团的揭露。在对女性人物心灵幽深处“罪与罚”的展现中,不仅仅表现出作家凌厉的批判锋芒,更是女性作家对女性自身的解剖,也呈现为女性作家的反思与内省。将铁凝小说与同时代的男作家的小
论拉德克利芙在《奥多芙的秘密》中的保守主义态度
作者: 王曼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德克利芙   保守   父权  
描述: 18世纪末期哥特小说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哥特小说偏离了正统文学轨道,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传达了社会交替时期中产阶级的思考。拉德克利芙的《奥多芙的秘密》自出版之日就以其扣人心弦的悬念和优美的散文风格而广受欢迎,同时也赢得了批评家的关注。本论文主要探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持有的保守主义的观点。18世纪后半期,随着女性出版作品的增多,女性的社会角色得到英国社会各层的密切关注。道德家认为女性的优点在于持家。拉德克利芙本人虽然发表很多小说,但是她却过着与社会隔绝的生活,很少出现在公共场所。她的生活方式为同时代女性仿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