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侠片:一次亚类型阐释
作者: 王亚珂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侠片   女侠片   亚类型   女性形象  
描述: 女侠片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且绵延不绝的发展至今。它在遵循武侠片既定类型程式时,因为性别差异而打破固有惯例,丰富和改写主题意义以及类型模式的演变生成,区别于以男性为主的武侠片,从而成为武侠片中的一个亚类型。以性别差异而成为一种亚类型的女侠片,它的类型元素以及由此而来的类型意义,都是依据主人公的女性身份而来。与男侠片中基本以正面形象塑造男主人公所不同,女侠片中女主人公的塑造往往以颠覆性别秩序的高低程度而分为女侠、妖女、以及包含两者的混合体。在一个不属于女性话语的武林江湖中,作为闯入者的女性要怎
叶琳娜—屠格涅夫笔下的优秀俄罗斯女性形象
作者: 王力祥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伟大   爱情   奉献   女性  
描述: 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的伟大形象是一个永恒的旋律,它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小说《前夜》中,屠格涅夫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的典型形象--叶琳娜。 一方面,在《前夜》中,叶琳娜具有时代所赋予的伟大女性的光辉形象,只有她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而并非传统中的英沙罗夫。叶琳娜已经成为伟大女性的化身:她胸怀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理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可以说,这种伟大女性的象征作为一条无形的主线始终贯穿于作品的全部篇章。 另一方面,叶琳娜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她拥有自觉的英雄性格,特别是
《德伯家的苔丝》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作者: 王文睿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我的安东妮亚》   《德伯家的苔丝》   比较研究  
描述: 法国学者弗朗西丝·德奥博尼(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首先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概念。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融合的产物,是女性主义者所探求的重要理论之一,也属于生态哲学家研究的范围之列。它从性别视角展开对生态问题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与自然两个维度,指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剥削都深受父权制文化的影响。目前,生态女性主义在女权运动及环境运动中产生重要影响,并迅速发展于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评析作品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文学角度,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严歌苓女性题材小说论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母性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民间  
描述: 严歌苓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创作了7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且呈现出演变的轨迹。作家出国前的作品以部队生活、知青故事为题材;留美初期的创作侧重于移民题材的书写,定居美国后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反思故国和自身的成长;旅居非洲后则转为纯粹的“中国书写”。作为移民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女性体验是严歌苓小说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移民带来的文化身份的转变和自始至终对个体生命的诉求,使作家执着于对历史、人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着开阔的文化视野,又体现着远距离审视的冷静。严歌苓从自
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旗袍文化研究
作者: 王晓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旗袍   怀旧情怀   女性形象   符号  
描述: 1980年代以后的华语电影,最为视觉化的表现便是女性服饰的变化,旗袍代表了一种阶层的变化,女性主体身份的变化和女性话语权的转变,进而传达出女性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悟。纵观当下华语电影研究,国内主要的电影研究渐渐忽视了服饰的表意作用和隐性符号内涵,其理论作品在研究服饰时仅仅是评价服饰是否符合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制造成本或款式的变化。不同于好莱坞电影机制,华语电影在注重娱乐化的同时更应该知道学习西方的电影分工机制,重视道具、化妆、服装与饰物的细节化处理,做到商业片定格在每一帧画面都无懈可击的视觉呈现。国外
许鞍华电影的现实主义解读
作者: 王玲芳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现实主义   许鞍华   风格演变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是华语电影圈里叱咤风云的女性导演,在男性导演占据大半江山的电影世界里,许鞍华以自己独立特行的风格立足于影坛,是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从影三十多年以来,她执导了将近三十部影片,虽然题材风格在变,但对人的关注不变,对历史环境与现实的触及似乎已经成了她创作的惯性思维,她多次问鼎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是香港获得国际声誉的重要女导演。许鞍华执着于表现现实,她的影片总是在不断探讨现实主义下的人物的命运走向。本文以许鞍华除鬼片、武侠片以外的十五部剧情片为研究对象,以现实主义为切入点,挖掘其作
忠诚与挚爱—《路得记》研究
作者: 王俐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邦人   《路得记》   忠诚挚爱  
描述: 在《旧约》圣经中,有两个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张卷,它们分别是《路得记》和《以斯帖记》。这两篇文本的主人公均塑造了成功的女性形象,这在希伯来圣经中是不多见的。而在在《路得记》这一故事中,英雄人物是一个摩押女子,一个传统意义上被极力排斥的民族。在故事的讲述中,路得的摩押身份被突出。但恰恰也是这个被极力排斥的女子,最恰当的理解了并实践了希伯来圣经中最根本的概念之一:忠诚的爱(hesed)。而按照以斯拉和尼希米的观点,以色列民族应该是一个单一血统的民族,犹太社群应该是一个“封闭”社群;因此《路得记》用民间的故事形式颠
女性主义视角下《荆棘鸟》中两性关系解读
作者: 王婷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荆棘鸟》   女性主义  
描述: 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最负盛名的小说《荆棘鸟》是一部家世小说,讲述了从1915年到1965年移民家族——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故事。之前批评界对小说的研究多集中于女性主义视角,但较少将两性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亦较少关注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在父权制社会中的遭遇。本论文致力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论部分。绪论部分对作家考琳·麦卡洛及其小说《荆棘鸟》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亦对在分析小说时使用的女性主义相关理
新时期以来官场小说的反讽叙事探析
作者: 王玉慧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场小说   存在反讽   叙事反讽   反讽叙事   言语反讽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官场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一股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文学类型,其创作呈现出一片热闹繁荣的文化景观。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官场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反讽理论作为研究官场小说的切入点,主要探究新时期以来官场文本中的反讽叙事艺术,分析官场小说文本中反讽叙事的多维度呈现,考察官场文本反讽叙事中隐喻的当今政治生活和人性深层的矛盾困境,力求从艺术层面挖掘官场小说自新时期以来成为文坛上一个持续存在的艺术缘由。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对新时期以来官场小说中的反讽叙事进行探讨:第一章,存在反
性别与时代差异的影像:老舍、叶广芩对比
作者: 王子龙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叙事   宏阔与婉约   叶广芩   老舍   京味  
描述: 老舍作为现代“京味”文学的开创之祖与当代“京味”文学的“舵手”叶广芩在创作风格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由老舍所构建的京味文学创作体制上,但二人的创作并不是一样的。老舍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在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战和建国后早期政治运动,决定了与叶广芩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在经历了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并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人物形象到文学呈现上的不同。从人物形象上看。老舍作品中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是以他作为一位经历过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替的男性是怎样站在男性视角下来审视女性的。而叶广芩作品中的不同
< 1 2 3 ... 116 117 118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