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
女性主义视角下《到灯塔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
-
作者:
梁
王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小说
人物塑造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强调具体的情境,即具体的事例、场景、场合。也就是说,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抽象地谈论艺术作品本身的对错是无意义的,而必须结合到作者本人的动机、作品展示的场所及其带给一般观众的普遍印象等来进行分析。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
-
革命与情感:茹志鹃作品论
-
作者:
王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
情感抒写
茹志鹃
-
描述:
在当代女作家中,茹志鹃并不光芒四射,却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创作生命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步步前进,期间的褒贬毁誉都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然而,茹志鹃又不是一位甘心被时代大潮所淹没的人,她并没有成为政治的传声筒,而是在众口一词的话语形态下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个性。正因如此,茹志鹃的文学价值不应该被评论家们所淡忘。在茹志鹃的生命词典中,“革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她的早年生活伴随着贫穷和流离,直到她进入新四军的队伍,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1943-1949年的革命经历不仅锻造了茹志鹃行人做事的风格,也成为
-
《爵士乐》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宪宇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爱情
压迫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对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真实的再现了美国社会中黑人苦难生活,将不同黑人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小说《爵士乐》发表于1992年,作者再次将故事置于哈莱姆时期的社会背景中,这一时期对美国白人意味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不断创新,享乐之风日盛。然而在这一时期对于美国黑人的生活境况来说,却并没有多大的改善。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以优美的文笔再现了美国历史上黑人由南到北、
-
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
-
作者:
王会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建构和消解
权威
-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以其小说严肃的道德主题、哲理性的语言而跻身该国“伟大的传统”之列,与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男性作家并驾齐驱,同时,她又力图书写女性的命运,细腻地刻化女性的心理
-
浅谈琵琶曲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慧慧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琵琶曲
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中国琵琶艺术的发展史是一幅多姿多彩,与时俱进的漫漫长卷,历代作曲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创作出不同音乐风格的琵琶作品,琵琶作品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中涌现出大量的以女性为题材来进行创作。如传文曲《昭君出塞》讲述了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传达出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哀怨悲痛之情;近现代乐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通过对琵琶女往昔的浮华与当下凄惨境遇的形象对比,联想到白居易作者自身的怀才不遇,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之情;琵琶协奏曲《花木兰》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塑
-
网络体育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俊卿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媒体
女性形象
网络体育传播
-
描述: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类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四个阶段。网络传播是电子传播阶段的重要形式,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传播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全球性、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等特点。当前,中国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互联网普及率己超过50%,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通过网络了解体育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体育资讯的主要选择。而在网络体育传播中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关系到中国女性体育事
-
鲁迅与金东仁短篇小说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宇恒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金东仁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本论文是通过对中韩两国近代文学代表作家鲁迅和金东仁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考察其形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以及探明其原因以及文学史上的意义而写的。 为此首先要通过对比两位作家的文学生涯和女性观来考察其女性意识的形成。鲁迅和金东仁在20世纪10年代均有日本留学的经历,均在日本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并进学文学创作。这样的经历以及相关女性经历对两位作家创作女性形象有直接的影响。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例外属于社会弱者群体的一员,深受封建礼教和夫丈制度的迫害。本论文将会对这些生而淳朴最终却难逃
-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的影像化研究
-
作者:
王艳君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改编
影像化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随着网络技术及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触具有视觉及听觉双重效果的信息,文学创作也在借鉴影视的表现手法,注重视觉化和听觉化的叙述效果、画面感、镜头感。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影像化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作品被影视改编后的效果。本文以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为例,在学习和吸收同类研究成果,如文学语言到视听语言的转换、小说的影像化元素、剖析其小说被改编的原因等的基础上,侧重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具体分析其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像化特点,通过小说文本细读与影视作
-
从坂口安吾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窥探其堕落意识
-
作者:
王艳馨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坂口安吾
堕落意识
艺术表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坂口安吾是二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战后著名评论《堕落论》给处于混乱期的日本国民以巨大的冲击。其后所发表的多部小说作品《白痴女》、《盛开的樱花林下》、《夜长姬与耳男》等等在读者中也引起了热烈地反响,同时更加坚实地奠定了坂口安吾在战后日本文坛的地位。堕落意识是贯穿于坂口安吾文学创作的重要思想之一。目前针对坂口安吾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绝对孤独的文学理念上。因此,本文旨在以《白痴女》、《盛开的樱花林下》、《夜长姬与耳男》等三部作品为中心,通过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坂口安吾作品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
-
空间批评视野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春龙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始终关注在美华裔的生存与文化身份问题,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流露出她对华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华人在异乡发展前景的担忧。《女勇士》讲述的是一位华裔女孩儿的成长经历,它的出版不仅为汤亭亭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地位,更让华裔美国文学走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已有研究,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视角切入,深入探讨《女勇士》中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一方面,从社会空间角度出发,女性在中国社会空间呈现出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的形象,在美国社会空间呈现出中、美
<
1
2
3
...
50
51
52
...
75
76
77
>